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医如何看待脑病
2023-09-06 15:20:29
作者:朱翠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四区

一、中医上脑病的范畴都有哪些?

1.头痛:头痛史临床常见的以头部疼痛为自觉症状的疾患,外感和内伤均可发病。

2.眩晕: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时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症状轻的闭眼或稍微休息即可缓解;严重的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等。病因情志、饮食、体虚年龄大跌倒外伤均可导致眩晕发生。

3.痫病:老百姓俗称“羊癫疯”,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白沫,两眼上翻或口中怪叫,大多数可自行苏醒,苏醒时间长短不定。情志失调、先天因素、头部外伤或其他头部疾病继发。

4.中风:可表现为突然昏倒、或(和)意识不清、半边身体活动不灵、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内伤、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诱因。

以上疾病多于西医所指的头痛、眩晕、神经官能症、脑梗死、脑出血、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癫痫、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等等疾病交叉。疾病不同、病因不同,治则治法亦不相同。对于这些疾病,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旨在平衡脏腑功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以促进身体自愈。

二、上述常见脑病的发病机理

1.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为外来邪气(风、寒、暑、湿、燥、火等)上扰脑窍,血气不通,经脉壅堵,不通则痛,外感头痛以风邪为主,多夹杂他邪,外感头痛病程段、预后好;内伤多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肝郁、肝亢引发人体气机紊乱,导致脑窍气血失调;脾虚运化不畅,痰湿内生,痰浊阻遏气机血脉,引发头痛不适;中医讲“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髓海不足,头部疼痛。

2.眩晕多分虚实,虚者为髓海不足、气血亏虚,病变脏器亦和肝、脾、肾相关;实证为风、火、痰、瘀等扰乱脑窍气血发为眩晕。

3.痫病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多由“风、火”触动,痰瘀内阻,脑窍被蒙蔽而发病。痫病与五脏均有关,主要之责在心肝,肝经风火内动为主要病机特点。日久耗伤精气、心肾亏虚、心脾两虚。

4.中风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与心(脑)、肝、肾密切相关。中医圣典《内经》有云“头者,精明之府”、“心主神明”,《本草纲目》亦明脑为“元神之府”。中风发病标为风、火、痰、瘀,本为肝肾阴虚,标本则可互为因果。肝肾阴虚、饮食起居不当、情志刺激、或感受外邪,气血上冲脑窍,神识闭阻,故而发病。

三、中医会如何治疗脑病呢?

1.阳虚补肾:对于一些由肾阳虚引起的脑病,中医会采用补肾壮阳的方法来恢复肾脏功能。常用的药物包括补肾益智丸、金匮肾气丸等。

2.调气血: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脑病,中医会使用补气活血的方法来调理。常用的药物包括养心气丸、川芎茶、当归血建颗粒等。

3.理气疏肝:对于由肝气郁结引起的脑病,中医会通过疏肝理气来舒缓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草珊瑚丸、逍遥散等。

4.阴阳双补:对于阴阳偏虚的脑病,中医会采用阴阳双补的方法来调节阴阳平衡。常用的药物包括参苓白术散、大补阴阳丸等。

此外,中医也会根据脑病的具体症状来进行个体化治疗。例如,针对头痛症状,中医会采用祛风散寒或清热解毒的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配合外治之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贴敷等。针灸是利用针刺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流动,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手法来舒缓肌肉紧张和改善血液循环。中药熏洗是利用草药的挥发成分通过蒸汽吸入或外搽的方式来治疗病症。穴位贴敷则是通过药物和经络穴位的双重作用治疗疾患。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脑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治疗需要持续坚持,患者也应该注意养生保健,合理调整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脑病的复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