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既是长期血压升高引起的一类严重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脏病的一种类型。病友常常不会把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联系到一起,由于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忽视,因此高血压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堪称“隐形杀手”!今天就带您了解一下什么是高血压肾病。
一、什么是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是由长期血压增高引起肾内小动脉及细小动脉病变、管腔狭窄,继发缺血性肾实质损害,并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一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最终很可能会导致尿毒症,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高血压肾病常有什么症状?
1.水肿。当出现眼睑浮肿或下肢浮肿,提示可能出现高血压肾病。
2.小便泡沫增多。尿液中出现泡沫提示尿液中可能存在蛋白,是肾脏受损时白蛋白漏出到尿中引起的。
3.夜尿增多。正常情况下,成人白天大概排尿4~6次,夜间0~1次,白天尿量占全天2/3,夜尿量占1/3,当夜尿增多时,可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增加或者夜间尿量增多,这时需要警惕出现高血压肾病。
4.视物模糊。高血压导致视网膜病变时可出现视力模糊,严重出现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渗血。
三、如何及早发现高血压肾病?
可以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上早期发现。对于早期肾功能出现问题,一般临床上很少有不适表现,如果小便中泡沫增多,持久不消退,有可能提示尿中蛋白质增多,有时伴有尿的颜色加深,需要进一步检查。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是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敏感指标,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膜的损害,而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可减少不良心肾终点事件的发生。胱抑素C是一种非糖化蛋白质,能在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情况下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灵敏且特异的指标。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β2微球蛋白异常增高也常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已受损,但相较于前两者而言发现这些指标异常时常已提示肾脏受损较长时间。
四、得了高血压肾病怎么办?
1.高血压肾病的血压控制目标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应个体化,根据年龄、有无蛋白尿和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分期综合考量:①尿蛋白>1 g/d的高血压肾病非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130/80mmHg,可耐受且肾功能稳定的非透析患者可进一步降低收缩压至<120mmHg;尿蛋白≤1g/d的高血压肾病非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目标<130/80mmHg。②高血压肾病非透析患者若合并糖尿病,建议控制血压<130/80mmHg,有蛋白尿且耐受良好的患者可进一步控制收缩压水平<120mmHg。③年龄>65岁高血压肾病非透析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可逐渐降至<140/90mmHg。制在130④血液透析患者收缩压需控~160mmHg。
2.生活方式管理建议控制体质量、适量运动和限制钠盐及蛋白质摄入等均是高血压肾病患者生活管理的重要内容。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饮酒及浓茶、戒烟、保证充足睡眠。①中国高血压肾病患者首要任务为限盐,建议高血压肾病患者摄入的氯化钠<5g/d或钠<2g/d,并根据24h尿钠进行评估和调整。②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增加高血压肾病患者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但出现肾衰的患者则应限制高钾食物摄入。③高血压肾病患者应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150分钟的累计运动时间,或达到与其心血管功能和身体耐受相适应的水平。
3.合理选择降压药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这样才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选择降压药物时,我们不仅要关注血压达标,同时也应关注如何改善肾脏预后,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当慢性肾脏病进展到3~5期,治疗应包括所有的综合治疗措施,以延缓CKD的进展和防治相关并发症。高血压和肾病时常“互为因果”,高血压可以引起肾病,肾病也可以有高血压,高血压加重肾损害,肾损害也可以加重高血压,两者就是恶性循环。因此,大家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早作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