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要点
2023-09-12 15:20:19
作者:陈润
作者单位:百色市妇幼保健院

早产宝宝是一特殊群体,需要额外的关注和照顾,在经历不同住院时长后出院,出院后的家庭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给早产宝宝创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做到合理的喂养、预防感染、同时还要学会监测宝宝的身体变化等,家庭护理主要是指学会观察宝宝体温、脉搏、呼吸等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创建适宜环境、合理喂养、只有做好家庭护理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家庭护理的重要点:

创建适宜环境、注意保暖

离开医院回到家途中注意保暖、居住环境保持室温在20-26℃,湿度在50%-60%,空气流通、安静,沐浴、更换尿布及喂奶时要注意做好保暖。

合理喂养

早产儿的饮食和喂养是家庭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他们的生理特点和早产的原因,他们可能需要特殊的饮食和喂养计划。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关于早产儿饮食和喂养的要点:母乳喂养:母乳是早产儿最好的食物,因为它包含了大量的抗体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和发育。母亲应该尽早开始母乳喂养,通常在早产儿的尿液和呼吸稳定后就可以开始。护士或医生会提供支持和建议,帮助母亲建立适当的喂养技巧。母乳质量和量的监测:早产儿的食欲可能较弱,需要更频繁的喂养,但每次喂养的量可能较少。母亲应该记录每次喂养的时间、持续时间和喂养量,以确保早产儿得到足够的营养。如果母乳供应不足,医生可能会建议添加母乳增强剂或特殊配方奶。定时喂养:建立一个定时的喂养计划对早产儿很重要。通常,新生儿需要每2-3小时喂养一次。要确保早产儿不错过任何一次喂养,即使是在夜间。卧位喂养:早产儿可能需要在卧位喂养,这可以减少窒息的风险。将早产儿的头部略微抬高,以帮助他们更容易吞咽。消化问题:由于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充分发育,他们可能容易出现胃肠问题。要小心观察是否有腹部胀气、呕吐或排便问题,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即告诉医生。避免刺激:在喂养前后要避免强烈的刺激,确保喂养时环境相对安静和宁静,以帮助早产儿专注于进食。跟踪生长: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体重增长,以确保他们在适当的速度上增加体重。医生通常会提供生长曲线,以便家长可以跟踪孩子的生长进程。家庭护理中的饮食和喂养是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与医疗团队合作,定期检查,关注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和体重增长,以及提供充足的母爱和关怀,将有助于他们克服早产的挑战,茁壮成长。

检查监测

早产儿的出院后家庭护理中,检查和监测是确保他们健康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关于早产儿检查和监测的详细要点:定期测量早产儿的体重,通常每天称量一次。在早期,他们可能会出现体重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应该逐渐增加。记录体重数据,以便跟踪生长趋势。医生通常会提供生长曲线,用于比较早产儿的生长与同龄足月婴儿的标准。除了体重,还要测量早产儿的身长和头围。这有助于确定他们的整体生长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否正常。记录每次喂养的时间、喂养方式(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量和吞咽反应。这有助于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如果早产儿无法吃足够的食物,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胃管喂养,以确保他们获得所需的营养。早产儿可能会在出院后继续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最初的几周。如果医生建议,可以使用家用呼吸监测设备,以便及时发现呼吸问题。观察是否有呼吸急促、气促或鼻翼扇动等迹象,这些都可能表明呼吸困难。定期监测早产儿的心率。心率异常可能是心脏问题的迹象,需要及时处理。如果医生有特殊的监测需求,可能需要使用心脏监测设备。按照免疫规划,确保早产儿按时接种疫苗。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可能较弱,因此疫苗接种对于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定期带早产儿去医院进行复诊,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时间表。这可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定期关注早产儿的发育里程碑,如头抬起、翻身、坐起等。如果发现有任何延迟,及时与医生讨论,可能需要早期干预。早产儿的家庭需要额外的心理支持。与医疗团队合作,寻找家庭支持组织,分享经验,减轻压力和焦虑。定期的检查和监测对于早产儿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早产儿的护理,以确保他们获得适当的医疗关注和家庭支持。如果出现任何不寻常的症状或问题,立即咨询医生以获得帮助。

预防感染

早产儿的器官、各项技能发育不全、皮肤比较娇嫩、便后及时用温热清水清洗、减少湿巾使用,勤换尿布或尿不湿、避免发生尿布皮炎,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纱布轻轻擦拭口腔,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