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源均来自病毒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在和感染者接触之后会获得传播或是流行。对于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来说,症状表现主要为肌肉痛、乏力以及水样便等。一旦患有此疾病,则会影响到儿童的成长发育,所以务必要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及时治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表现有哪些?
如何预防和治疗?
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表现有哪些
1.发烧,发热。轮状病毒感染以后,患儿一般都会出现有比较明显的发烧,发热的症状表现,这种高热一般会在39度以上,家长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烧的症状,就应该及时地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2.腹泻呕吐。轮状病毒性的患者在临床上还会伴有腹泻呕吐的现象,在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通常可以为白色米汤样,也可以呈现出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3.休克昏迷。轮状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在秋季,在秋季,我们一定要格外注意,如果孩子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脱水、酸中毒、休克昏迷的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其他并发症
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如何预防和治疗
1.饮食。受到以往治疗理念的影响,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治疗方式,则通常为在一定时间内让患儿禁食,而现如今伴随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治疗方式已经难以受到患儿家长以及相关人士的认同,这是由于虽说禁食能够降低患儿的大便次数,然却会致使腹泻过程中肠道消化吸收性显著降低,同时也因发热和肠道病变的能量消耗和需求量的快速增加,所以若让患儿禁食,那么则会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甚至会造成患儿死亡。所以说,在当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过程中,则强调于让小儿继续饮食,但应针对患儿的实际年龄来科学调整饮食方案,以便为患儿提供具备营养,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在患轮状病毒性肠炎之后,患儿的胃肠道双糖酶会获得明显的降低,因此在进食之中应适度降低乳糖的含量,控制患儿对此的摄入,如可让患儿食用维生素较高的食物,也能够为患儿选择米汤或者无糖豆浆等食物。但针对呕吐以及腹泻症状尤为严重的患儿来说,那么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让其禁食,通常为6个小时,但不可让患儿禁水,同时还要让患儿尽早正常饮食。
2.科学用药。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疾病的过程之中,并不存在特异性治疗方式,对此能够通过对患儿进行科学用药来实现及时有效治疗患儿,促进患儿的快速康复。人体四库包括肠道,皮肤,泌尿生殖以及口腔,而肠道中的菌群最为之多,通过临床调查显示,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肠道中,双歧杆菌会迅速降低,如此就会对于拮抗和屏障作用产生直接的影响,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以及入侵,导致患儿的腹泻症状加剧,而腹泻症状一旦加剧,又会加剧肠道菌群紊乱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之中则普遍认为双歧杆菌的明显减少,以及肠道微生态失衡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的主要机理之中能够产生显著的作用。针对此,则可运用微生态治疗方式实施治疗,其主要作用为快速恢复患儿的肠道菌群,构建肠道天然屏障,进而产生保护胃肠道的作用。现阶段,在临床之中用作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回春生。能够以口服的方式,补充患儿肠道之中的双歧杆菌。其二,促菌生。为一种杆菌所制成的生态制剂,在进入患儿的肠道之后能够以消耗氧气,来抑制肠道之中的氧化还原电势,进而推动厌氧菌的快速生长。
3.合理应用液体疗法。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一项典型并发症为水电解质紊乱,也为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过程之中,能够将液体疗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多数均为中低度脱水,所以应用较为简洁,以及有效的ORS液,而通过不断研究ORS液配方,则配置出了ORS液的水,能够替换为面汤或者米汤,如此就能够促进患儿接受此方式,也能够为患儿提供一些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另外,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时,也能够应用静脉输液的方式为患儿补液,在病情弱化之后再改用ORS液,防范患儿再次产生脱水的情况。
总结: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大家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予以重视,采取上述方式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