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SMA。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患病几率相同,不分性别、种族、年龄。该病的发生是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的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为主的广泛性弛缓性麻痹与肌萎缩,患者会逐渐丧失各种运动功能,甚至累及呼吸和吞咽。SMA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大遗传病,位居2岁以下儿童致死性遗传病的前列,目前尚无治愈方法。
2018年5月,SMA被列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SMA虽然在概念上属于罕见病范畴,但实际上并不罕见,平均每50人中就有一名致病基因携带者,在新生儿中的患病率为1/6000-1/10000,每年约新增SMA患儿1500-2500例,我国现存SMA携带者约3000万。本文将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种罕见又不罕见的遗传疾病。
一、SMA疾病的分型
SMA在临床中可分为4种类型:
1、SMA1型(Werdnig-Hoffmann病):也被称为婴儿型SMA,是最严重的类型,约占所有SMA病例的45%。患儿出生后六个月内起病,出现迅速发展的进行性、对称性四肢无力,最大运动能力不能达到独坐。患者缺乏坐立和自主呼吸能力,肌力极度低下,常伴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脊柱侧弯等问题。由于呼吸肌无力突出,多数患儿在2岁内死于呼吸衰竭。
2、SMA2型(Dubowitz病):也被称为儿童型SMA,约占30%-40%。患者通常在生后6~18个月起病,进展较I型慢,最大运动能力可达到独坐,但独坐年龄可能落后于正常同龄儿,不能独站或独走。肌力较弱,常伴有呼吸问题和吞咽困难。部分患儿在儿童期丧失独坐能力。尽管寿命缩短,患者大多可存活至成年期。
3、SMA3型(Kugelberg-Welander病):也被称为成年型SMA,症状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出现,约占20%。患者多在出生18个月后起病,早期运动发育正常,可独走,部分独走时间延迟。患者通常能够自主行走,但肌力较弱。病情进展缓慢,可导致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和呼吸问题。这种类型的SMA通常导致患者在成年期或晚年期出现严重的残疾。
4、SMA4型:也被称为成人型SMA,症状通常在成年期出现。患者通常能够自主行走,但肌力较弱。病情进展缓慢,可导致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障碍。这种类型的SMA通常导致患者在成年期或晚年期出现轻度的运动障碍。
二、SMA疾病的治疗
SMA治疗研究不断取得的新进展,一些治疗可能会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新的获批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了希望。
1、药物治疗:目前,最主要的药物治疗是使用诺西那生钠(nusinersen)和利司扑兰(risdiplam)。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物理疗法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3、呼吸支持:对于SMA患者中存在呼吸问题的,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4、营养支持:由于SMA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和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可能需要进行营养支持。
三、SMA疾病的预防
SMA虽为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但其遗传模式清楚,致病原因明确,临床诊疗可行,满足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通过婚前、孕前以及孕前携带者筛查,可以筛查出高风险夫妻。SMA的预防措施包括婚前携带者筛查和产前诊断,适用人群包括:
1、育龄夫妇;
2、有SMA患儿生育史的夫妇。对已生育过SMA患者的家庭或明确为携带者的夫妇,可针对性的检测胎儿是否存在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在孕10-12周取绒毛样本,或孕16-20周取羊水样本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
3、疑似SMA患儿也应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通过产前诊断或者辅助生殖等方法生育健康的后代,可及时、有效、经济地预防SMA患儿出生;对于错过早期携带者筛查者,可通过新生儿SMA基因筛查,及时发现SMA患儿,更早诊断和治疗,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多项临床研究表明:SMA患者越早诊断,越早开始有效治疗,预后越好,甚至在症状前开始治疗,患者有希望达到同龄非患病儿童的生存状态。只有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逐步降低SMA对人类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