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表现的综合征,此病发展较为缓慢,如果护理得当,可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但是,也有不少患者会问“家里有事走不开,没有时间到医院检查,重点是在家控制不好血压,该怎么办?”的问题。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做好居家护理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科普知识吧!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又被称为血压升高,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不断高出正常值的一种现象,很多患者因为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发病,所以高血压又被称作“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情况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其中45-5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7.8%,并且患病率整体趋势仍在上升。工作压力或者生活压力大的群体容易发生高血压。口味较重的人群,如重油、重盐等人群容易患高血压。有遗传家族史的群体容易发生高血压。情绪起伏较大的群体,由于交感神经过于兴奋致使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也可导致高血压。此外,喝太多酒,如嗜酒人群也容易患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如何居家护理?
(1)按时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先使用家里备好的血压计测量血压,有桌椅时,最好坐在椅子上,将手心朝上放在桌上,全身放松,要想避免紧张,可以先深呼吸,把胳膊放在桌上,让臂带和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取仰卧位测量血压,可平躺,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上,让臂带和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此外,还要注意夜间血压监测。倘若过了一段时间觉得血压比较稳定,也可以每周测量1-2次。家庭血压监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低于医院的标准,即平均收缩压>=135mmHg/舒张压>=85mmHg。
(2)用药须规律。高血压患者不得自行改变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不擅自停药。倘若以往一直服用一种或者多种降压药,只要血压趋于稳定,就无需停药,也不必减少药量,而且常用的降压药一般没有耐药性,患者可遵医嘱长期使用,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常用的降压药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利尿药与钙通道阻滞药等。建议联合用药降压,不仅能获得控制血压的效果,还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除了以上常用的降压药之外,还有肾素抑制药、神经节阻断药、中枢性降压药、钙通道开放药等,这些药物的具体使用还应谨遵医嘱。
(3)舒缓情绪,放松身心。建议高血压患者远离手机和网络,多读书看报,知晓国内外新闻,不轻信谣言,认准官方消息及动态,不随意发脾气,避免情绪波动较大。只要心态良好,血压就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同时,还要注意减压或者规避压力,如制定管理压力或情绪的方案,有助于控制血压。
(4)保持规律作息,睡眠要充足。高血压患者平时要早睡早起,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注意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尤其是冬春季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也大,容易使血压产生波动,此时更要告知患者早睡,睡前不可做过于亢奋的事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还可以喝少量的温热牛奶,以起到助眠的作用。
(5)积极锻炼。适当地运动不仅可以控制体重,还可以改善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既可以做群体运动,也可以自己做运动,如太极、瑜伽与有氧操等,不追求运动强度,贵在坚持。每周可坚持中等的有氧运动5-7次,每次坚持30-60分钟。血压比较稳定的患者,每周可选择一项运动,如骑自行车、散步或慢跑。
(6)倘若有时存在血压波动的现象,但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还可以先利用微信和电话通知社区签约家庭医生,在家里就能接受“在线问诊”服务,既方便血压控制,又方便健康评估及健康指导。
总而言之,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表现的综合征,不但可防治,而且还可控,在家庭中也能护理好,只要大家按时测量血压,规律用药,舒缓情绪,保持规律作息,积极锻炼,平时做到均衡饮食,并利用社区家庭医生系统,选择远程咨询,就能合理控制血压,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