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的必要性:
1.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较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患病人数和新发病人数都居于世界前列,而且许多用人单位不依法安排工人进行法定的职业健康检查,因此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有非常大的必要性。2.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流动性较大,国内许多用人单位存在大量雇用农民工,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大,职业卫生知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低,而由于其流动性大又导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复杂,其受到的健康危害难以准确估计。3.另外,目前我国严重职业病的发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职业性尘肺病依然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这种情况也表明了粉尘作业场所职业卫生防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对职业卫生知识知之甚少,仍使用过去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也是导致我国严重职业病仍然高发的原因之一。
我国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为: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
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日常工作中,其主要负责的职业健康监护内容为职业健康检查,而职业健康检查与普通健康检查的区别是:1.职业健康检查的检查项目是依法按规范确定,具有强制性的特点。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须依法按相关标准判定。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处理须依法按规范报告并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4.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的内容和管理都必须依法按规范要求执行。5.职业健康检查的技术报告(包括检查表、报告书等)须与法律文书相统一。6、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医护人员均须依法认定,实行主检医师负责制。7.职业健康检查必须由取得备案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8.职业健康检查中出现的差错、失误均须承担多重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在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时还需要注意以下的内容。医疗机构需要提高医疗服务意识,医疗服务不是商品,不是以价格高低来作为服务目标,更不是一次性的服务,完成职业健康检查后医疗机构还需提供以下服务,为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保驾护航(依据法律法规):每年定期帮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对用人单位的接害工人和其他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讲座;医疗机构能够帮助用人单位早期发现接害工人职业健康损害、及时为用人单位做出职业病风险评估和预警,并做出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医疗机构能够对检出的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作出明确的诊断,并结合工作场所环境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建议;对需要进行职业病诊断的人员,能协助用人单位提供所需要的资料,并向用人单位和接害工人提供相关的法律及技术咨询;对检查出的健康异常情况能够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及其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并明确告知日后是否需要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或者是可通过自我保健来解决相关地问题,告知如何进行自我保健等;医疗机构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为用人单位及劳动者提供持续性的医疗服务,并能为用人单位解决日常遇到的职业卫生相关的问题,帮助用人单位检查其日常管理中涉及职业卫生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和意义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及其相关的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在实际工作的意义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标疾病;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或修订职业卫生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服务和科学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