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科学管理体重,呵护母婴健康
2023-09-08 16:52:30
作者:黄寒江
作者单位:都安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在孕期很多的孕妇都可能会控制不好自己的体重,体重失控也会带来很多的危害,接下来这篇文章我将来告诉大家应该如何控制体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孕期体重失控的危害

一般情况下,如果孕妇在孕期合理饮食,且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孕期控制不住体重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如果孕妇在孕期没有合理饮食,可能会出现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等后果,具体分析如下:

1.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孕妇在孕期合理饮食,子宫逐渐增大,体重也会逐渐上升,孕期控制不住体重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且孕妇身体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通常在妊娠结束后体重会逐渐恢复正常。

2.巨大儿:如果孕妇在孕期没有合理饮食,平时吃了较多的食物,且没有适当运动,体重急剧增加,容易出现孕期控制不住体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出现胎儿体重异常,引发巨大儿,还容易影响到正常分娩,必要时可以通过剖宫产进行生产。

3.妊娠期糖尿病:如果孕妇在孕期长期吃甜品、喝糖水,可能会出现孕期控制不住体重的情况,容易使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建议孕妇平时保持清淡的饮食,少吃糖分含量较高的食物。分娩后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二甲双胍片、罗格列酮钠片等。

孕期体重失控的原因

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体重下降,有以下几种可能:1.如果怀孕后出现体重下降,但是下降不是太多,可能和孕妇饮食不好,怀孕早期是由于妊娠反应,孕妇出现恶心、呕吐等,影响孕妇饮食,导致营养不良会出现体重下降。2.怀孕期间孕妇出现体重下降,可能与胎儿发育不良或者出现胎停等有关,孕妇如果出现体重下降,需要去医院妇产科就诊,配合医生做子宫B超检查,确诊胎儿发育是否正常。还需要检查羊水量是否正常,某些女性如果出现羊水量偏少也会出现体重不增或者下降。3.少数孕妇如果怀孕期间患妊娠性糖尿病,也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孕妇体重增长较快,尤其在怀孕后期,即 6~7 个月时,体重可能出现疯涨的情况,一般与胎儿生长过快有关,此外,还需要警惕妊娠高血压疾病导致骤然水肿和体重增加。由于胎儿快速生长导致近期体重疯涨,此时不建议孕妇减肥。但孕期体重不可无限制增长,需要适当的控制。在身体情况允许、母儿状态稳定时建议减少能量摄入,并进行适当的运动,孕妇可以每日或每周3~4次进行有氧运动,但是开始运动之前应先和医生商量。如果一向没有运动的习惯,可以选择晚饭后散步,有利于食物消化。另外,也可适当进行家务劳动,保持住处卫生清洁可以使心情舒畅。同时饮食上需保持合理的饮食营养,少量多餐,不宜暴饮暴食,适当增加富含钙的牛奶和富含蛋白质的鱼、禽、蛋、瘦肉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摄入,以此保证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病理状态下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肾病等会导致水肿,常伴有高血压、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HELLP综合征、脑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母儿生命安全,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

总之,孕晚期体重增长快需要警惕,除外病理状况后仍需进行每周体重监测,保证胎儿有足够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同时保证每周或每个月体重适度匀速增长。

如何在孕期控制好体重

孕期如何控制体重,具体如下:

1. 谨记每日的饭餐都要符合高蛋白质和低卡路里,牛奶和奶类制品,豆腐和豆制品都是含高蛋白质的。

2. 孕妇必要的营养基本上都是由正餐吸收,至于零食,可以将它当作正餐的一部分,但不能完全取代正餐,并尽量选择低卡路里。

3.怀孕期间禁止绝食,一定要食足一日三餐,否则胎儿可能会有营养不良的情况。

4. 适当运动、休息很重要,但是在开始运动计划之前,应先和医生商量,如果没有运动的习惯,以散步对自身和胎儿最为安全。

5. 每日应尽量从均衡饮食中汲取营养,叶酸和铁质等营养补充剂,只在日常无法充足提供的情况下才使用,不想太胖而不进食正餐,以营养补充剂补充营养,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禁止瘦身产品,因为很多瘦身食品都含有刺激肠脏的成分,会引起腹泻,对自身和胎儿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孕期控制体重的一些方法,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