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手足口病,家长应该懂这些常识
2023-09-05 19:41:15
作者:王汭
作者单位:都安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儿童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发病率在夏秋季较高。作为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您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保护孩子的健康。本科普文章将为大家介绍手足口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相关常识。

手足口病的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诊性疾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它的特点是手、足、口、臀等部位可见皮疹和疱疹,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

发热:手足口病的首发症状通常是高热,体温可达摄氏39度以上。发热是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口腔溃疡:患儿口腔内出现红斑、水疱、溃疡,可能伴有口腔疼痛、不愿进食等情况。口腔内疱疹多位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常发生溃疡。

手、足部疹子:手掌、脚底出现红斑、水疱、丘疹等皮疹,有时会出现轻微瘙痒。这些疹子通常呈现红斑或小水泡的形式。

红斑病变:除了手和足部位的皮疹,手足口病还可引起其他部位的皮肤红斑,如臀部、腿部和躯干等,皮疹不留疤痕和色素沉着。

不适和食欲下降:患儿可能会出现不适感,包括头痛、喉咙痛、咳嗽、流涕等。此外,由于口腔溃疡和喉咙痛,孩子的食欲可能会减退。

腹泻:一些患儿可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稀水样或带有黏液的便便。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口腔分泌物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口腔溃疡流出的口水等都可能含有病毒,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接触传播: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接触传播疾病,病毒会通过患者的手、口腔分泌物、汗液、粪便等传染给其他人。

粪-口传播:手足口病的病毒在患者排泄物中存在,如果患者不洗手或不注意个人卫生,就很容易将病毒带到口腔中,从而导致感染。

污染物品传播:患者的衣物、床上用品、玩具、餐具等物品或者公共场所如幼儿园、托儿所等的环境也可能被病毒污染,如果没有及时消毒,则可能成为传染源。

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接触了公共场所、患者或患者用过的物品后,务必彻底洗手。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居住区域、公共场所和幼儿园等地的常用物品,如玩具、桌椅、床上用品等。使用含氯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避免接触患者体液: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唾液、汗液和粪便等体液,特别是在患者有口腔溃疡时更要小心。

避免近距离接触: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特别是在病情加重或疹子出现时。

避免亲密接触、共用餐具、分享食物等。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和眼睛,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选择新鲜、熟食为主,避免生冷食物和不洁食品,确保食物的安全和卫生。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营养均衡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能够增加身体抵抗病毒的能力。

避免人群聚集:尽量避免参加人群密集的活动,特别是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

应对手足口病

及时就医和隔离: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患者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注意隔离:对于手足口病的患者,要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接触,特别是幼儿园或学校等公众场所。

注意休息:手足口病患者需要多休息,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饮食清淡:手足口病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酸甜等,选择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增加水分摄入量:手足口病患者容易因口腔溃疡造成口渴,应注意增加水分摄入量,以免出现脱水情况。

注意口腔卫生:手足口病患者口腔溃疡比较严重,应该注意口腔清洁,选择温和的牙膏和漱口水进行口腔护理。避免二次感染:手足口病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家长要注意收集并进行妥善处理,避免随意处理导致环境污染,可能引起二次感染。

结束语: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掌握了预防的基本常识,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家长,更是起到了积极的监测和引导作用,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