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教会你7大新生儿常见症状护理方法
2023-09-06 19:51:51
作者:韦彩甜
作者单位:都安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期是宝宝生命中最关键的阶段,此时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各种常见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7种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及其护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的病症包括黄疸、皮疹、吐奶、脐带问题、红屁屁、鼻塞和发热。阅读本文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宝宝,确保他们的健康和舒适。

新生儿常见症状一:黄疸的护理方法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由于婴儿出生后体内过多的红细胞被分解,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黄疸的护理方法包括母乳喂养、充足饮水、晒太阳和密切观察。

1、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每天至少8-12次,以帮助宝宝排出多余的胆红素。

2、充足饮水: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水分,有利于胆红素的排出。

3、晒太阳:在医生建议的前提下,适当地让宝宝晒太阳,有助于减轻黄疸症状。

4、密切观察:如果黄疸症状在出生后5-7天仍未消退,或颜色由浅变深,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常见症状二:皮疹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皮肤娇嫩,易出现各种皮疹,皮疹的护理方法包括保持清洁、保持干燥、避免摩擦和使用药膏。

1、保持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洁宝宝的脸部和身体,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

2、保持干燥:每次清洁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避免使用湿纸巾。

3、避免摩擦: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皮肤受到摩擦。

4、用药膏:在医生建议下,可使用适合宝宝皮肤的药膏来缓解症状。

新生儿常见症状三:吐奶的护理方法

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食管和胃之间的括约肌发育不完全所致。吐奶的护理方法包括少量多餐、竖抱拍.嗝、抬高床头和避免剧烈运动。

1、少量多餐: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

2、竖抱拍嗝:喂奶后竖抱宝宝,轻轻拍嗝,有助于缓解吐奶症状。

3、抬高床头:睡觉时适当抬高宝宝的床头,避免.反流。

4、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宝宝在喂奶后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吐奶。

新生儿常见症状四:脐带问题的护理方法

脐带是新生儿与母体之间的联系,出生后需要精心护理。脐带问题的护理方法包括保持清洁、避免摩擦、避免拉扯和使用药膏。

1、保持清洁:对于还未脱落的脐带应每天用温水清洁宝宝脐带周围区域擦千后,可以每天1-2次,用75%的 酒精棉球或医用碘伏棉球擦拭脐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

2、避免摩擦: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脐带受到摩擦。

3、避免拉扯:避免用力拉扯宝宝的脐带,让其自然脱落。

4、用药膏:在医生建议下,可使用适合宝宝脐带的药膏来预防感染。

新生儿常见症状五:红屁屁的护理方法

红屁屁是由于宝宝长时间穿着尿布,导致皮肤受到刺激所致。红屁屁的护理方法包括勤换尿布、使用尿布垫、使用护臀霜和避免使用化学成分的尿布或湿巾。

1、勤换尿布: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宝宝屁股的清洁干燥。

2、使用尿布垫:在尿布之外再垫一层尿布垫,减少皮肤与尿布的接触时间。

3、使用护臀霜:在医生建议下,可使用适合宝宝皮肤的护臀霜来保护皮肤。

4、避免使用化学成分的尿布或湿巾:使用无化学成分的尿布或湿巾,减少对宝宝皮肤的.刺激。

新生儿常见症状六:鼻塞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鼻黏膜较为娇嫩,易出现鼻塞症状。鼻塞的护理方法包括保持湿度、温毛巾湿敷、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按摩鼻部,改变体位和使用加湿器。

1、保持湿度: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有利于缓解鼻塞。

2、温毛巾湿敷和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以用温水打湿毛巾后放在鼻翼两侧,从而达到软化鼻腔内分泌物,在医生建议下,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宝宝的鼻腔,清除鼻塞物。

3、按摩鼻部及改变体位:通过按摩鼻部和适当改变宝宝的体位,有助于改善鼻塞症状。

4、使用加湿器:在室内.使用加湿器,有助于保持空气湿度。

新生儿常见症状七:发热的护理方法: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的护理方法包括测量体温、散热、物理降温和使用适合宝宝的药物。

1、测量体温:定期测量宝宝的体温,了解其变化。

2、散热:发热时解开宝宝衣物,让其充分散热。

3、物理降温:在医生建议下,可使用温水、酒精等物质进行物理降温。

4、用药:在医生建议下,可使用适合宝宝的退热药物。总之,了解以上这些常见症状及其护理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照顾新生儿,确保他们的健康和舒适。同时,如果宝宝出现严重症状或症状持续不减,应及时就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