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逃离的“内膜”,谜一样的疾病——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
2023-09-30 14:45:25
作者:钟冬鸾
作者单位:象州县人民医院
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疾病,却给许多女性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它是一种怎样的疾病?为何如此神秘?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和治疗呢?

本文将带你走进这个内膜的世界,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以外的其他部位生长,最常见的是卵巢和盆腔腹膜。这种异位内膜组织在异位器官中生长、浸润,并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周期性出血,形成囊肿或结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主要有两种理论。第一种理论是经血逆流理论,即月经期间,子宫内膜组织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然后在腹腔内生长。第二种理论是淋巴或静脉播散理论,即子宫内膜组织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至腹腔或其他部位。此外,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

1.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常有痛经的表现,疼痛程度也因人而异。2.月经异常:包括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不规律等。3.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盆腔粘连、炎症等,从而引起慢性盆腔痛。4.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影响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导致不孕。5.性交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盆腔粘连、炎症等,从而引起性交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如痛经可能与原发性痛经的症状相似,因此诊断时需仔细鉴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其中,B超和磁共振成像(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囊肿和结节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同时,血清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查也可以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CA125水平升高通常提示存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排卵和减少月经量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2)孕激素:孕激素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生长,缓解痛经和月经不规律等症状。常用药物有醋酸甲羟孕酮、黄体酮等。(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2.手术治疗

(1)保守手术:保守手术主要是在保留子宫的情况下,将异位的内膜切除,包括经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2)根治手术:根治手术是将子宫和卵巢全部切除,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根治手术后,患者将失去生育能力,且需要接受激素替代治疗。(3)病灶消除手术:病灶消除手术是通过手术切除所有可见的病灶,包括子宫、卵巢、盆腔和腹膜的病灶。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少抽烟、少喝酒等,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2.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避免病情恶化。3.科学饮食:合理搭配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4.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平衡,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结束语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主要有痛经、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不孕和性交疼痛等。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联合治疗等。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科学饮食和控制情绪等。为了保障女性的健康,应加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宣传和预防,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一疾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