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亲吻病是什么!一个亲亲带来的伤害居然这么大
2023-09-30 16:00:31
作者:雷春兰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

亲吻,通常被视为一种亲密的表达方式,充满了情感和亲情。然而,虽然亲吻可以传递爱和关怀,但它也有时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途径。这种被称为“亲吻病”的现象表明,即使最温馨的行为也可能对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向您介绍亲吻病的定义、症状、传播方式以及如何减少风险。

什么是亲吻病?

“亲吻病”通常不是一个官方的医学术语,而是一种俗称或通俗的说法,用来形容一些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亲吻途径传播的现象。最常被提及的是单核细胞增多症病Epstein-Barr病毒),它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一种病原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通常表现为喉咙痛、发热、淋巴结肿大和持续性疲劳等症状。这种疾病通常通过唾液交换、接触患者的口水、共用餐具等途径传播,因此有时人们称之为“亲吻病”,因为亲吻可能是传播病毒的一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亲吻是一种可能的传播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次亲吻都会导致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大多数人中通常会引起轻微的症状或不引起症状,而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会引发明显的病症。因此,亲吻病通常是指一种潜在的传染途径,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特别是亲吻婴幼儿,新生儿抵抗力没有成年人强,且皮肤稚嫩,更容易引起亲吻病。

亲吻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发热、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和疲倦等类似于流感的症状。

进展期症状:持续高热(体温高于39℃)、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此外,还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等症状。

严重阶段症状:肝脾肿大,肝区疼痛,黄疸加深,皮肤和眼睛的黄色染色加重。此外,还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肺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后期恢复症状:发热逐渐减轻,淋巴结肿大逐渐消退,肝脾肿大逐渐减轻,黄疸逐渐消退,皮肤和眼睛的颜色逐渐恢复正常。

亲吻病的传播方式

亲吻: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深吻或亲密亲吻。当感染者和健康个体亲吻时,唾液中的EBV可能会传播给未感染者,从而导致感染,曾有研究报道,成人亲吻新生宝宝,也会引起宝宝得亲吻病,出现发烧,食欲差,疲倦,淋巴腺肿大等症状。

唾液接触:EBV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中,因此与感染者共用餐具、饮杯、吸管等,或者接触被感染唾液的物体表面,也可能导致传播。

婴儿传播:母亲感染EBV时,她可以通过哺乳将病毒传给新生儿。这种方式相对少见,但也是一种传播途径。

性传播:EBV也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尤其是口交时。虽然这种方式较为罕见,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

唾液污染:接触被感染唾液污染的表面,如门把手、水龙头、电话等,然后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也可能导致传播。

空气传播:EBV可通过飞沫传播,尤其是在亲密接触的情况下,例如在长时间共用床上或房间内。

亲吻病如何进行预防

避免去人群密集、空间封闭的场所:特别是疫情期间,应该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如商场、车站等。如果必须前往这些地方,应尽量减少逗留时间,快速离开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或与他人接触后。此外,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避免亲密接触:尽量不要与他人进行密切接触,如拥抱、亲吻等。如果有人生病或出现发热、喉咙痛等症状,应避免与其接触。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加强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接种疫苗:根据当地的疫苗接种政策,及时为孩子接种相关疫苗,如水痘疫苗、EV71疫苗等,以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

结语

亲吻是一种表达情感的美好方式,但也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途径,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通过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亲吻患病者、接种疫苗和提高意识,我们可以降低亲吻病的风险,确保亲吻继续为我们带来温馨和快乐,而不是潜在的伤害。最终,理解亲吻病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健康地享受人际关系中的亲密时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