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说起艾灸,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在我国的应用已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它主要是利用燃烧后的艾条(即艾草)对人体各大经络穴位或患处的刺激,通过燃烧艾草时产生的温热效应以及艾草的药性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的。在中医学中,艾灸一直被认为具有温阳驱寒、活血通络、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等效果,若是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艾灸通常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等作用。其中艾草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以及苷类物质等,还可起到抗病毒、抗菌以及驱散体内寒气等作用。因此,艾灸常被用于颈椎病、关节炎以及某些女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并且,我们还可根据不同的疾病需要,来选择适当的穴位施灸,进而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人体哪6个穴位能够保养子宫?
穴位是中医学名词,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就是疾病的反应点,艾灸、推拿等疗法的常用刺激点。子宫作为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其健康也代表着女性的健康,利用艾灸对下述这6个常用穴位的刺激,一般能够起到较好的子宫保养作用。
1.关元穴。关元穴的位置在脐部中央,它对人体全身的气血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对该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子宫血液循环,强化子宫的生理功能,定期施灸能够较好地解决女性患者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uterine bleeding,DUB)等问题。
2.子宫穴。子宫穴的位置较脐部略低,处于腹部的正中线上,通过对该处穴位施灸,一般能够较好地驱散子宫的寒热,起到调经止带、理气和血的功效,可帮助调节子宫的平衡,改善子宫的生理功能,帮助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等疾病,并提高女性受孕的几率。
3.气海穴。气海穴与脐部中心位置相距大概四横指,也就是大概在脐下三寸位置。它与人体的脾胃、肾脏以及子宫等均有密切的关联,通过艾灸该穴位,通常可以达到调理子宫寒凉、预防经期不调等效果,同时还可较好地促进经络的通畅以及血液循环。
4.神阙穴。神阙穴在胸骨上端凹陷处,在胸部的正中线上,别名“脐中”,它可以帮助女性调理子宫虚寒、淋症等妇科问题,并且痛经时艾灸该穴位,还可以起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5.八髎穴。八髎穴位于女性的腰骶部,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几处穴位的统称,通过艾灸八髎穴,一般能够起到帮助女性缓解腰痛、坐骨神经痛的效果,同时也适用于某些子宫疾病的辅助治疗,如月经不调、盆腔炎等。
6.三阴交穴。它是脾经穴之一,位于人体小腿内侧内踝上3寸,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肝经、肾经和脾经)的气血交会之处。通过对该处穴位的揉按或艾灸,能够起到改善某些脾胃疾病的作用,同时也能够用于女性痛经、不孕不育、崩漏等子宫疾病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