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肿瘤,一旦发生即恶性肿瘤。宫颈癌分为浸润癌和原位癌,浸润癌的主要患病人群主要在45岁至55岁之间,原位癌主要发病人群主要在30岁至35岁之间。引发宫颈癌的原因有多种,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部分原因包含个人卫生差、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情况。近年来的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结果显示,随着人们对宫颈癌的关注,宫颈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持续关注HPV与宫颈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做到远离宫颈癌。
什么是HPV
HPV称人乳头瘤病毒,这是一种呈球形的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属于乳多空病毒科,乳头瘤空泡病毒属,主要感染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后可引起皮肤和黏膜发生鳞状形态改变,上皮细胞还会以这种异常的心态持续增殖。人体的生殖器官的黏膜上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后,大多多发生尖锐湿疣、寻常疣等,发生不正常的组织增生。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和危险程度不同,HPV可分成四大类:皮肤高危型,例如HPV5、14、36等;粘膜高危型,例如HPV16、30、35;皮肤低危型:HPV1、2、7等;黏膜低位型:HPV11、34、44等。黏膜高危型是引起直肠癌、口腔癌、宫颈癌的主要HPV病毒。而皮肤性HPV主要引起的是各种疣、前列腺癌、外阴癌、膀胱癌等。科学家对HPV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发现HPV的耐性较好,可在干燥的环境中长期保存,晕倒合适的环境大量形成子代新病毒,使用高温、2%的戊二醛、福尔马林等可以有效杀灭该病毒。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引起宫颈癌的HPV类型主要是黏膜高危型,一般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临床诊治经验表明,大多数感染HPV的女性患者是通过性生活感染的,另一部分患者是通过患者接触过携带HPV的内衣裤、洗浴用品、床单等,携带HPV的人使用过的贴身衣物和洗浴用品上十分容易残留HPV,在未经消毒的情况下被女性使用后极容易间接感染。感染HPV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成为宫颈癌,事实上很多女性都会被HPV感染,很多情况下感染的也并不是高危型的HPV,因此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女性来说,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正常。生殖器官感染高危HPV后极容易发展成宫颈癌,患者可能会发生下腹部不适,阴道不规则流血或突然的月经不调,很多患者还会在外阴道和阴道内发生疣状增生物质,一旦发生就赶紧到医院排查对HPV定性。宫颈癌又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三类,鳞癌最为常见,占其中82%-75%,腺癌占18%左右,腺鳞癌占3%-5%,宫颈癌多为恶性肿瘤,也会伴有淋巴结转移。
关于宫颈癌的筛查
医院做宫颈癌稍差主要是通过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血检核酸杂交法等。患者在发生过高危感染的情况下就可以到医院做检查,医院会根据患者的患病时间进行初步的诊断后,在进行下一步的诊断。宫颈刮片是在宫颈内取上皮细胞,配合阴道镜检,随后对所取的组织进行巴氏三级或巴氏三级以上分析,分析宫颈活检为阴性而刮片检查为阳性的患者,还需在此基础上进行宫颈锥切术。使用血检针对已经发生感染1月以上的患者的检查,因为此时HPV才用过细胞的物质交换进入到血液中,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抽血检查十分容易检查到结果为阳性。核酸杂交方式需采用专门的试剂盒,对病灶部位的细胞提取物就可完成,检验的准确率也很高。患者的筛查要尽早,很多女性观念比较传统,缺乏相关的经验和安全意识,因此我国还存在许多隐瞒不报,不做检查的HPV感染者,指导后期发展成为晚期后才进行治疗。
宫颈癌治疗手段
宫颈癌治疗需经过全面的临床诊断、分期、分型,一般采取切除术和清扫术、化疗和放疗。化疗主要针对宫颈癌晚期的患者,此时患者的其细胞可发生转移,一般采用药物紫杉醇、氟氯尿嘧啶、顺铂、博来霉素等药物进行化疗治疗,同时联合动静脉灌注术,以达到使肿瘤萎缩和抑制癌细胞转移的效果。放疗治疗也适用于中晚期的患者的治疗,此时HPV已经引起患者的全身血液功能发生异变,患者还有可能伴有其他类型的严重并发症,放疗需要多次治疗,反复进行才能带到较好的效果。手术切除和清扫,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患者对子宫功能的保留的要求对病灶部位切除和清扫,常见的手术有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子宫切除术等。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摘除肿瘤,后期使用化疗或者放疗进行辅助治疗。治疗要尽早,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