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大肠癌的发生及预防
2023-09-01 15:08:34
作者:黄东华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肿瘤科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居第三位;虽说大肠癌发病率高,但是并不可怕,早期大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因此,了解大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康复后的随访管理,做到早诊早治,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长期的高脂肪饮食会刺激过多的胆汁酸分泌,损伤肠黏膜上皮,引起肠道慢性炎症反应,增加患癌风险。而低纤维素饮食不利于肠道代谢废物的排出,这些有害物质与肠道黏膜的接触时间增加,同样造成黏膜的损伤增加患癌的风险。

2.加工肉类:这里的加工肉类是指经过腌制、发酵、烟熏或其他工艺制成的肉类,是I类致癌物的饮食。这些经过腌制和加工的肉类中往往可能存在超标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体内后会被转变为亚硝胺类物质,是致癌的元凶。

3.酒精的摄入: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是致癌的主要原因。

大肠癌的常见症状

大肠癌早期一般并无明.显症状,等到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便血是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但便血就一定是肠癌.吗?这个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便血是鲜红色,并且与粪便分开.或者附于粪便表面,同时患者既往有痔疮、肛裂的病史,那高度怀疑是良性的疾病。肠癌的便血一般是黏液血便,呈暗红色,此外肠癌还伴有其他的症状,这些伴随症状与病灶的位置有关。进展期肠癌如果是直肠癌往往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肛门下坠、里急后重的情况,左半结肠癌的患者一般伴有腹胀、腹痛,不完全梗阻的情况,而右半结肠癌一般伴有贫血、乏力等症状。

如何预防大肠癌

1.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吃红肉和加工过的肉制品,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积极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2.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避免长时间久坐也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措施。

3.定期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史患者或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大肠癌筛查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和粪便潜血试验等。肠镜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适用于高危人群包括有结直肠腺瘤病史、家族史和炎性肠病等人群。

4.维持健康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大肠癌非常重要。如果已经超重或肥胖,应采取措施减轻体重。

大肠癌的治疗

大肠癌治疗强调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之以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的综合性治疗。近年来随着化疗药物、靶向治疗研究与基因分型相关研究的深入,更多药物的获批,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晚期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改善。

大肠癌的随访

术后随访是大肠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科学规范的随访可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转移。

1.病史和体检,以及肿瘤标志物CEA、CA19--9监测,每3个月1次,共2年;第3~5年,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

2.胸部、腹部及盆腔CT,术后的2年应每6个月1次,然后每年1次,共5年。

3.术后1年内行肠镜检查,如有异常,1年内复查;如未见息肉,3年内复查,然后每5年1次肠镜检查。

大肠癌的发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正常黏膜到增生性息肉,再到腺瘤,最后发展到癌症,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肠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相关。通过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定期筛查和维持健康体重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因此生活中坚持健康饮食、戒烟、控酒、减肥、适量运动、保持好的心情,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接受相关筛查,完全可以对大肠癌做到早防早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