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发人群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有文献报道可达到94.74%,手足口病不仅影响儿童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群,在有利条件下也可传播到健康成人。近年来,我国成人手足口病病例有逐年增多趋势。
二、好发时间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但发病的高峰一般集中在4-7月,有时个别年份也会在11月左右有一次小的高峰,而且手足口病常常会以“大小年”的规律流行,病例数间隔一年高发,表现为一年病例数多,在人群中积累了一定的抗体水平后,次年病例数少,随着新生儿的加入,人群易感性降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性抗体水平降低后,间隔一年再次出一个高发年,如此循环往复。
手足口病不像麻疹,得过一次就可以终身免疫,它是可以重复感染的。有研究显示,手足口病的重复感染率在9.16%,有的病例可以甚至可以感染3次。重复感染的年龄集中在3岁以下。所以不要有孩子已经得过一次手足口,就不用再预防了的心态。
三、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患儿可因口腔创面疼痛出现厌奶、拒食的现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如果孩子出现了反复高热,体温不易降至正常,频繁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肢体抖动,甚至出现嗜睡,昏迷,抽搐等都提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要警惕重症的发生,需及时送医救治。
除了以上症状,有的肠道病毒型别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还会出现一些延时的表现,出现引起脱皮脱甲的现象,这种情况多见于柯萨奇病毒A6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脱皮往往出现在恢复期,在出疹后的2-3周出现手掌和足底皮肤脱皮,多出现在手的末端,如手指及手掌或足跟部位。患儿在手脚脱皮的过程中,还可能会伴有皮肤瘙痒,应避免用手去抓挠,家长可以为儿童戴上手套。发病后5-6周,还可以出现手和脚指甲脱落的情况。表现为指甲从近端向远端开始逐渐脱落,最后旧的指甲完全脱落,被新长出的指甲覆盖。成人病例同样也可以出现脱皮症状。
四、护理注意事项
手足口病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夏秋季得病时,儿童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要适当地补水和补充营养,有口腔溃疡的时候注意给患儿吃清淡、温性,易消化、柔软的流食或半流食,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现手脚脱皮的现象,回想一下近期是不是刚刚得过手足口,不用过分担心,要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可以适当的保湿处理或者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患处。如果患儿脱皮时将皮肤抓挠破溃,可以局部涂抹外用的抗生素软膏,避免皮肤感染。
五、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可以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和接触传播、部分也可以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与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可以通过他们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而引起感染;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而引起感染。
六、预防措施
一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在公共场所触摸公共物品或游乐设施,共用玩具,外出游玩回家后要及时用七步洗手法和洗手液进行洗手。
二是注意居室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托幼机构的玩具、用具桌面等要做好日常的预防性消毒。家庭里做到经常清洁和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品或者物体表面,如玩具、奶瓶、桌面、门把手等。
三是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尽可能少去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室内游乐设施场所,如果游玩要及时清洁手部,不用脏手揉眼、鼻、口等部位。避免和患儿密切接触和玩耍。
四是流行季节,家长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的手心、脚心,还有口腔是否有异常,并注意孩子体温变化,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去附近医院就诊,确诊手足口病后要居家护理治疗,避免外出和接触其他儿童,同时也要注意家庭内的环境消毒,不共用餐饮具和毛巾等物品。
五是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适龄儿童接种EV71疫苗可以降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我国目前可接种的手足口病疫苗为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到5岁的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该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七、托幼机构或学校出现病例该怎么办
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一旦发现有孩子出现皮疹或被诊断为手足口病,要立即让孩子居家休息。做好教室、休息室的消毒,特别是一些共用教室或活动室等地的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配制浓度为500mg/L)进行玩具、门把手、桌面等物体表面的全面消毒。
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一周内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就构成了聚集性疫情。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则达到暴发疫情,而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要第一时间报告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