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CT 检查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辐射剂量,这就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
CT检查会不会增加致癌的风险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形式的电离辐射都有可能导致DNA 损伤,从而引发细胞突变和癌变。这是一个物理和生物学的基本事实,不可否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次接受电离辐射都会导致癌症,因为人体也有自身的修复和防御机制,可以抵抗低剂量的辐射损伤。而且,人体本身就存在着自然背景辐射,比如来自太阳、宇宙射线、土壤、岩石、水和空气等的辐射。这些自然背景辐射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致癌风险,但这种风险非常低,而且难以区分于其他因素导致的癌症风险。
CT检查给人体带来的辐射剂量是多少呢?
这要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和方法而定。一般来说,头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2mSv,相当于8个月的自然背景辐射;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7mSv,相当于3年的自然背景辐射;全身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20mSv,相当于8年的自然背景辐射。如果进行增强 CT 检查或多层螺旋 CT 检查,则辐射剂量会更高一些。但即使是最高剂量的全身CT检查,也远远低于能引起急性放射性损伤的阈值(约为1000mSv)。
CT检查给人体带来的致癌风险又是多少呢?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目前没有足够的直接证据能够证明低剂量电离辐射与癌症之间有因果关系。目前评估放射性致癌风险主要依据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高剂量电离辐射暴露者(如原子弹幸存者)的流行病学观察数据,并假设低剂量电离辐射与癌症的关系是线性的,即辐射剂量越高,致癌风险越高,没有安全的阈值;另一种是基于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模型,考虑到人体的修复和防御机制,认为低剂量电离辐射与癌症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即辐射剂量在一定范围内,致癌风险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甚至可能有一定的阈值或者保护作用。这两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得出的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和变异。而且,这些风险与人们本身就存在的自然背景辐射致癌风险相比,并不算高。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数据,美国人一生中患癌症的风险约为40%,死于癌症的风险约为20%。这些风险与人们的年龄、性别、遗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都有关系。相比之下,CT检查带来的额外致癌风险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CT检查带来的辐射危害,我们仍然应该遵循“正当化”和“优化”的原则进行 CT 检查。正当化就是要求 CT 检查必须有明确的临床指征和诊断价值,不能随意滥用或重复使用;优化就是要求CT检查采用合理的技术参数和方法,尽量减少辐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CT检查的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做CT检查前,要告诉医生自己是否有过敏史、药物史、手术史等相关信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2. 在做CT检查时,要按照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示保持体位不动,并配合呼吸或屏气等操作。
3. 在做 CT 检查后,要多喝水多排尿,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如果有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要及时告诉医生或求助。
4. 在做CT检查后,要妥善保管CT片或报告,并按照医嘱进行复查或治疗。
总之,CT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帮助。同时,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CT检查会导致癌症的风险,因为这种风险是非常低的,而且与人们本身就面临的许多其他因素导致的癌症风险相比,并不显著。只要我们做好相关的注意事项和保健措施,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接受 CT 检查,为我们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