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白内障术后如何护理
2023-09-12 15:54:49
作者:周秋菊
作者单位:灵川县人民医院

白内障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向大众普及白内障术后护理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一、引起白内障的原因

白内障的发生和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都有一定的关系,常见引起白内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年龄增长:白内障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一般来说随着人在50岁以后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会逐渐削弱,视力也会开始出现退化,加上眼部器官老化,很容易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2、近视:近视也是导致白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度数较深的近视患者,由于视力退化的原因,甚至可能引起其他眼部疾病,所以近视人群除了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外,平时还是要注意保护视力,控制近视度数上升的进程。

3、遗传因素:先天性白内障是可以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是新生儿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容易造成患儿失明或是弱视,疾病的发生与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很大关系,如果患者是近亲结婚的患病的机率还会提高。

4、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也有可能引起白内障的发生。比如常见的糖尿病就是一个会引起白内障的疾病,白内障可以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除了白内障外,糖尿病还有可能引起青光眼、结膜炎、黄斑部病变、角膜炎等眼部病变,所以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眼部检查。

5、药物因素: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药物是一定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的。通常会引起眼部病变的药物主要是类固醇,这类药物会影响患者眼球晶体细胞发生异常变化,继而诱发白内障。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或缩瞳眼药水等,也可以导致晶状体混浊而发生白内障。

6、其他因素:除了以上5个高危因素外,用眼过度、长期处于光线过高的环境、眼睛曾经受伤、甚至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都会提高白内障的发病风险,所以大家平时还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二、白内障手术后要怎么护理?

1、洗脸和洗澡的时候避免接触眼睛: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必须注意洗脸时离眼睛稍远一点,不要将纱布浸泡在水中,否则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影响眼睛的恢复,并可能引起并发症。

2、避免剧烈的运动:虽然大家知道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不会进行剧烈运动,而且患者一般年龄较大,但患者不能排除咳嗽、哮喘等病理因素引起的运动。要是出现这些症状,必须及时采取药物控制,否则很容易造成手术伤口开裂人工晶体移位。

3、注意饮食:眼睛的状况也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多吃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物,像是草莓、胡萝卜等,可以帮助眼睛恢复。为了保持大便畅通,大家还应该多吃粗纤维食物,例如水果、韭菜等,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

4、禁止揉眼睛:白内障手术后3个月内,必须避免揉眼。因为白内障手术是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的眼睛,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用手揉眼睛一方面会引起眼部感染,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损伤人工晶状体。

5、充分休息:白内障患者术后必须多卧床休息,眼睛本身需要多休息,结合手术原因,不能经常感到疲劳。同时,术后一定要避免摇头,不要频频鞠躬。在稳定时期,患者也应该轻声细语。原因是面部肌肉的运动可以涉及眼部肌肉的运动,这不利于伤口的恢复。

6、专家建议: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出院后不宜长时间呆在房间内,但外出时短时间不能适应外界光线,所以,可以戴上太阳镜来减少阳光直射。同时,应坚持使用口服药物和滴眼液预防术后感染。同时,患者要定期去医院检查伤口恢复情况和视力恢复情况,手术后不要过度使用眼睛。

三、结论

白内障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包括眼部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和用药护理等方面。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避免长时间用眼和头部过度活动等。同时,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通过良好的术后护理,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视力,重获光明。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