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脂蛋白定义
脂蛋白属于常见血脂检查项目,也是血脂必查项目之一。脂蛋白属于具有较大分子量但不溶于水的脂质-蛋白质复合物,由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各种脂质有效结合后构成,其中脂质成分以胆固醇、甘油三酯为主。甘油三酯属于新陈代谢主要能量来源,胆固醇则是细胞膜主要组成部分,其蛋白质组分(也就是载脂蛋白)参与机体中的脂质代谢及转运,具有免疫相应、补体激活、蛋白酶抑制、炎症响应等多种功效。
脂蛋白包含多项内容,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还具备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可将外周血胆固醇转移到肝脏中代谢,有效清除人体外周血中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有胆固醇,人体中四分之三的胆固醇均储存在低密度脂蛋白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组织中合成,含有内源性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在人体小肠部位合成,含有内源性甘油三酯。
二、脂蛋白作用
现今脂蛋白是临床主要检查项目之一,这和脂蛋白的特殊性相关。以往研究指出,脂蛋白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显著作用,尤其是血管粥样硬化性疾病。伴随着临床对脂蛋白认识的加深,临床发现脂蛋白属于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可中和G-菌产生内毒素,在宿主防御中起到重要作用。若机体发生感染,脂质、脂蛋白的代谢发生改变,会促使营养物质重新分配,继而改善细胞营养状态,这一变化是宿主防御过程中、组织自我修复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为进一步明确脂蛋白作用,有学者积极创建小鼠模型展开研究,脂蛋白可利用多种途径对肺宿主先天防御发挥作用,若机体有脂蛋白缺乏现象,这会对早期肺部先天防御造成损害,升高细菌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现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脂质类代谢的相关性成为临床重点研究问题,有学者指出,脂类结构、合成、氧化还原等多个途径均会影响脂质功能,影响炎性介质产生、释放,脂蛋白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炎症反应环节作用,对宿主实施保护,低于微生物毒害,降低感染发生率。
高密度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一种,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胆固醇成分,这种成分可有效降低人体动脉硬化发生率,也就是说该项指标水平升高后可降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可降低脑血栓与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就是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下降并超出正常范围后,会升高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甚至会在上述疾病发生发挥促进作用,加快疾病进展速度。积极采集血清进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及时发现异常下降,有利于临床尽早识别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
甘油三酯也是脂蛋白检查项目中的一种,其血清水平是否正常,直接影响人体身心健康。若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并超出正常范围,临床会将这一现象称作高甘油三酯血症。该类变化可直接反映人体健康水平,还可辅助临床诊断疾病。胰腺炎,甘油三酯偏高患者的急性胰腺炎发生风险较高,主要因为甘油三酯升高后会对胰腺细胞造成刺激,直接损伤人体胰腺组织,最终导致胰腺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若持续处于升高状态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导致冠状动脉官腔狭窄,并诱发心肌组织缺血现象,导致患者发生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等疾病,还会让患者心脏传导系统障碍并诱发心房纤颤与心律失常等疾病。若患者本身存在动脉硬化,合并甘油三酯异常升高,还会升高脑出血与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甘油三酯异常升高代表血脂异常,也就是人体脂肪组织增加,容易导致患者超重、肥胖,甚至诱发糖尿病。三、小结积极检测血清脂蛋白,有利于临床早期识别各种疾病,需临床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