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的概念及分类
1.手外伤是指双手在机械或非机械性的外界因素下发生的切割、挤压、穿透、离断等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的总称。
2.手外伤的分类:(1)开放性手部损伤:常见的原因有挤压、切割、刺伤等,该类损伤表现主要以开放性伤口、出血,疼痛,手部血运、感觉障碍,活动受限为主,严重者可致皮肤撕脱、血管和神经损伤、断掌或断指等。(2)闭合性手部损伤:常见原因多以钝挫伤为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伤处剧烈疼痛,手部皮肤、软组织完整,伤处肿胀,皮下、甲下血肿,掌骨、指骨骨折为主。
手外伤的处理原则
当发生手部开放性外伤后,我们要力争在伤后6-8小时内关闭伤口,以减少外伤感染的发生率。具体的治疗与处理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及时止血。手外伤之后有可能会导致局部比较小的伤口,所以会引起局部的出血。如果身体的凝血功能没有异常,一般来讲2-3分钟时间就可以有效的止血了,但是如果损伤到了比较大的动脉,那么止血的时间是很长,有很多情况下都是不能够自行止血,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把断裂的血管进行吻合,有一些比较小的血管可以进行结扎,不需要特殊的处理。止血方法包括:加压包扎止血:绝大部分的出血可以通过加压包扎止住;指压法止血:就是用手指压迫出血血管的近心端。或是在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使用皮筋或皮带进行环扎止血,但一定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一方法止血,一定要在环扎止血60分钟左右松开皮带或皮筋10-15分钟,否则会可能导致肢体的坏死。
2.彻底清创。清术者佩戴口罩、帽子并洗手。手术正式开始前需要清洗、消毒和麻醉,大部分手外伤后出血多,疼痛严重,医务人员容易忽略这三个过程,直接清创缝合。术者洗完手后直接用清洁器械操作。因为大部分需要清创术的创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需要在消毒前增加清洗的过程。可以使用生理盐水— 双氧水— 生理盐水——碘伏,反复冲洗伤口。无齿镊去除伤口内的大块异物,小的异物可以暂时保留,避免过度刺激伤口造成二次损伤和疼痛。卵圆钳夹无菌纱布沾干皮肤,避免擦拭伤口,周围正常皮肤可以用力擦拭。清创术的切口是污染切口,按从外向内的方向消毒,这时候患者会比较疼痛,但是不可以先麻醉后消毒,因为皮肤外的细菌会通过针道污染皮下组织,要注意减少减少创面的细菌含量。
3.处理深部组织损伤。伤口的部位、大小,是切割伤还是撕裂伤;损伤处皮肤缺损情况,残余皮肤能否存活,是否需要植皮;创口深部组织,包括神经、血管、肌腱、骨和关节等损伤情况。手部创口一般较小,断裂的肌腱、神经常向两端回缩,必须认真辨认并做功能检查,以防遗漏。若怀疑有骨折或脱位,应行X线摄片检查。注意桡动脉与尺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观察手指末梢血循环情况,有无苍白、青紫、发凉,有无活动性出血,判断是否需做血管吻合。
4.闭合创口。如果手外伤导致了明显手指畸形或骨折就医前使用木板、纸板临时外固定,避免发生二次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肌腱等软组织。如果出现手指或肢体的离断,需要将断指放在低温的保温桶中保存,迅速转运,早期的清创和组织修复是手部外伤恢复的重要前提因素,所以当发生手外伤后,我们应该沉着冷静,及时就医。
总之,手部是人体重要的运动、感觉、协调器官,承担着人类创造性活动、生产生活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化生产越来越多,导致大部分工作需要手与机械接触,手与外界的接触最多也最频繁,手外伤也成为一种常见的外伤,骨科急诊病人中,手外伤约占就诊人数的四分之一,发生手外伤后需要及时做好清创,软组织处理工作,避免伤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