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什么时候吃?可以空腹喝中药吗?
在中药什么时候吃的问题上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认为饭前吃可以更快见效,有的人认为应该饭后吃不会损伤胃肠道功能。在实际服用中药时应根据药方选择合适的时间。实证疾病应空腹服药,在饭前30分钟到60分钟服用最为适宜,如积滞、血瘀或者水湿等病症,药性发挥速度较快。患病位置在身体下方、治疗肠道疾病也应在饭前服用,如在胃溃疡治疗中会加入白芨、海螵蛸等中药,其功效在于抑制胃酸分泌量,在胃肠道内壁上形成保护膜,见效快,效果好。如果病位在上部,如五官疾病可以在饭后服用,能够促使药性上行。因此在吃中药时结合脏器损伤情况、疾病部位选择合适的时间。
二、中药煎糊了怎么办?
煎煮中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等待的时间较长,经常会出现加水少、火力猛或者煎煮时间过长的现象,导致中药被煎糊了。如果煎煮时只是药汁干了,药物没有煎糊可以再次加水煎煮,可以继续服用,但是如果药物也被煎糊,会影响中药疗效,破坏药物成分,甚至会使药物的功效被改变,服用后会使病情加重。例如,荆芥原本属于解表药物,在煎糊后成为荆芥炭,成为了止血药物,蒲黄具有活血功效,煎糊后便是止血药物,功效和原来的想法相反。因此当药物煎糊时不能再次煎煮,应重新煎煮一副药剂,要保证水量适当、火候适中、时间适宜。
三、中药太苦可以放糖吗?
中药药效好,安全性高,可以调理身体机能,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但是最大的缺点在于口感不佳,味道苦,特别是小孩子不愿意喝中药,家长通常会选择在药中加入白糖。白糖属于偏热性食物,放入药材内会影响药性,降低疗效。蜂蜜也是减轻中药苦味常用的食材,蜂蜜中含有较多果糖、葡萄糖,容易吸收,营养元素丰富,润肠润肺效果好,可以选择少加一点,但是部分药材的药效也会受到影响,应及时和医生沟通。如果中药太苦难以入口可以选择在喝中药后吃一根黄瓜,可以立即消除口中的苦味。
四、吃中药时不忌口会有影响吗?
在吃中药时医生都会额外交代一句需要忌口,但很多人并不重视,认为少吃一点忌口食物也无伤大雅,其实中药忌口对于药物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能不重视。在服药时忌口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病症忌口,如患有湿热病不能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寒凉病不能食用生冷、寒凉食物。第二个是服药忌口,这一方面的讲究很多,例如在服用人参、黄芪时不能吃萝卜,服用鳖甲时不能服用苋菜,在准备喝中药时应和医生进行仔细沟通,了解和药物功效冲突的食物。吃中药时普遍应忌口以下几种食物:(1)浓茶。人们都知道喝茶养生,但是浓茶中含有较多鞣酸,和阿胶、银耳同时服用会降低药物疗效,在吃中药期间可以选择白开水。(2)辣椒。热性病症患者通常要服用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消炎的药物,此时最忌讳吃辣椒,会影响药物疗效,同时也不能服用辛辣类食物,如葱、姜、蒜、胡椒等均属于辛辣食物。(3)牛羊肉、海鲜:牛羊肉、海鲜具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是如果服用的中药带有明显芳香气味应忌口这一类食物,芳香药材其功效多为化湿理气,其中挥发油含量较高,和腥膻味道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