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不可不知的PICC导管居家护理
2023-09-08 14:56:03
作者:梁冰
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静疗门诊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静脉通道,为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便利。无论是输液、输血、给药还是抽血,PICC都为医疗行业和患者带来了重要的便利性。然而,虽然PICC置管过程相对简单,但它需要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居家护理,以确保它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居家护理PICC导管,包括清洁、观察、防水、药物管理以及与医疗保健团队的密切合作等方面的关键要点。通过正确的护理和监测,患者和家庭成员将能够更好地应对PICC导管的需求,确保患者的健康和舒适。了解如何居家护理PICC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保持手卫生:在处理PICC导管或接触与其相关的物品之前,务必用温水和肥皂充分洗手,确保双手干净。这一简单而关键的步骤可以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因为任何微小的细菌或病毒都可能对PICC导管的健康造成威胁。

保持导管清洁:每天观察PICC插管部位,定期对导管维护。维护的过程应细致而谨慎,避免弯曲或拉动导管。此举有助于预防感染,因为任何细菌或微生物的存在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观察PICC插管部位:每天应仔细检查插管部位,注意是否有红肿、肿胀、疼痛、渗出液或发热等异常症状。这些征兆可能是感染或其他问题的迹象。及时发现并与医生联系,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此外,定期检查还有助于确保PICC导管的稳定性和正确位置,以防止移位或不适。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生的建议,通常需要每周更换一次敷料。更换敷料有助于保持PICC插管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敷料的更换也可以检查PICC导管周围皮肤是否出现异常,如红肿或疼痛,以及是否有渗出液。

避免水分进入:PICC导管不耐水,因此需要特别小心,以防止水分进入导管或插管部位。在洗澡时,应使用保鲜膜或特制的防水套将PICC插管部位完全包裹好,以防止水渗透。湿润环境会引发感染或导致PICC导管松动。

避免外力拉扯:导管虽然柔软,但它在静脉内的位置非常敏感,因此应尽量避免任何外力拉扯导管。外力拉扯或干重体力活可能导致导管移位、损伤、断裂或脱出,这不仅会影响治疗的有效性,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注意PICC导管的位置:如果患者感到不适、导管脱出或移位,应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不要试图自行调整导管位置,因为这可能会引发严重问题。只有医疗专业人员才能进行必要的修复或重新定位。正确的导管位置对于治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药物管理:如果需要使用PICC来给药,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不要更改药物的剂量、浓度或给药速度,以确保药物的正确输注。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注意药物滴空及时冲封管以免导致导管阻塞或损坏。

注意饮食:避免摄入过于粘稠或含有大颗粒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引起血液黏稠导致导管堵塞。此外,饮食中的沉淀物也可能影响导管的通畅。建议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以减少导管堵塞的风险。

随时与医生联系:如果出现不寻常的症状或问题,不要犹豫与医护人员及时联系。及时沟通可以帮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医生建议的PICC导管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功能。此外,还需要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紧固件是否牢固,以防止松动。定期检查也包括验证PICC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存在导管阻塞或其他问题。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确保PICC导管在治疗过程中顺利运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居家护理是确保PICC导管的有效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检查和维护PICC导管,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您对PICC的护理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随时向医疗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和建议。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