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化疗后要定期复查血常规
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杀伤体内增值旺盛的细胞, 化疗药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我们体内的骨髓 造血细胞。而骨髓造血细胞受抑制后会出现无法有效造 血,进而导致血象的下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时会有生 命危险,所以医生会要求患者监测血常规,当医生发现 患者血常规异常后会给予相应的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
什么是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限制性毒副反应。化疗导 致的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在使用抗肿瘤化学药物杀灭肿瘤 细胞时,同时也造成骨髓中幼稚的造血细胞损伤的一种 病症,其主要机制是细胞毒药物主要针对增殖活跃的细 胞,除肿瘤细胞外,对骨髓造血细胞亦有毒性,可通过 引起各系造血祖细胞和前体细胞的耗竭而导致急性骨髓 抑制的发生。而具体到我们患者化验单上最常关注的指 标就是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红 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等。根据血细胞水平的不同,骨髓 抑制分级不同,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 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将化疗后骨髓抑制分 1~ 4级, 血细胞越低,分级越高,对人体可能的危害也越高。1 级是轻微异常下降,不需处理,观察即可。2 级严重一些, 需对症处理及进行升血治疗。3 ~ 4 级是比较严重的不 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如不处理甚至有生命危险。
骨髓抑制的表现及危害是什么
轻度的骨髓抑制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当 出现白细胞严重下降时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肢体酸 软、食欲下降、无精打采、低热等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 可能导致感染,严重者还会出现感染性休克,从而危及 生命。血小板下降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身上出 现於点、瘀斑,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内脏出血直接危及生命。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 集中、皮肤黏膜苍白、异食癖等症状,严重时亦有生命 危险。
为何要多次监测
我们体内各系血细胞发育成熟时间及寿命有所不 同,所以不同时间化验时血象水平会有波动。粒细胞的 半衰期 6 ~ 8 小时,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一周, 至停药 10 ~ 14 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 2 ~ 3 天后缓慢回升,至第 21 ~ 28 天恢复正常,呈 U 型。 血小板的半衰期 5 ~ 7 天,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时间 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 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 V 型。红细胞半衰期 120 天,化疗对其影像相对较小,通常红细胞下降出现 的时间更晚,短期内下降水平不明显。所以化疗后需要 多次监测血常规,临床一般推荐每周化验两次。另外出 现骨髓抑制后尚未恢复时是不能行化疗的,需等血细胞 升至一定水平才能继续化疗。所以骨髓抑制如不及时处 理会延缓化疗时间甚至停止化疗,进而影响治疗疗效。 虽然各系血细胞的水平有大致的下降规律,也不代表未 到下降时间时血象一定会正常,当患者出现了一些不适 症状时,可能是血象出现了异常,建议及时化验血象。
为何要了解每次血象结果
经常有患者入院时仅携带入院前末次化验单,当医 生继续追问前期化验结果时患者往往非常不理解,为何 我现在血象正常了还要看我之前的化验单呢?我们监测 血象也是医生了解患者对化疗方案耐受性的一个重要途 径,当患者化疗后出现比较严重的骨髓抑制时,说明患 者的身体状态不能耐受原方案足剂量的化疗,尽管经过 治疗患者的血象恢复至正常范围,医生仍需结合患者既 往的血象,调整下周期的化疗剂量。如果患者没有如实向医生提供异常时的化验结果,很可能会导致患者错失 下周期化疗减量的机会。
化疗多周期从未出现骨髓抑制,
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象吗?
临床上有些患者化疗后定期复查血前期尚未发生比 较严重的骨髓抑制,就逐渐放松了警惕,减少查血的次数, 甚至不再复查血。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因为经历多次化 疗后可能会出现药物毒性累积,并且随着化疗次数的增 加,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及全身疫力的下降的情况, 这些也会增加骨髓抑制的风险。所以哪怕还有一次化疗 也要严格化验血。
抽血多了会贫血吗?
临床中经常有一些患者深知监测血象的重要性, 但依然抱有侥幸心理,私自减少抽血的次数,理由 是觉得抽血次数多了会贫血。人体血液的总量正常在 4500 ~ 4800ml 左右,我们每次抽血常规时用的采血管 一管大概 2 ~ 4ml,而人体的骨髓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 抽血后很快会得到补充,所以不必担心造成贫血。当条 件不具备或者患者静脉血不易采集示,化验血常规也可 以通过指尖血来检测,不过指尖血受环境温度、挤压破 坏红细胞及末梢循环变化等的影响,结果可能有一定波 动,当指尖血化验结果有明显异常时,建议及时抽静脉 血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