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本质是由骨形成和吸收失衡,骨质破坏速度超过骨质生成速度所致。骨质疏松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据估计,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大部分是女性。了解哪些人群易患骨质疏松症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疾病筛查和健康教育,为人们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一.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年龄和性别:年龄是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会增加。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睾丸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速,更易患上骨质疏松。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骨骼发育和骨质代谢有着重要影响,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3.饮食和营养: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缺乏足够的钙、维生素D和其他微量元素,以及过度摄入咖啡因、酒精和磷酸盐等物质都可能对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4.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缺乏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会减少骨质的刺激和维持,增加骨质流失的风险。长期久坐、缺乏阳光暴露和吸烟等不健康生活习惯也可能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5.慢性疾病和药物:某些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和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干扰骨骼的正常代谢和骨质生成,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二.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人群
1.女性: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在更年期前,雌激素水平下降较为缓慢,但仍可能导致骨质流失加速。更年期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导致骨质流失加速。
2.高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特别是65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3.家族史阳性者: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因为遗传因素对骨骼发育和骨质代谢有重要影响。
4.患有特定慢性疾病的人群:
4.1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炎症性关节病会引起关节破坏和骨质疏松。
4.2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些慢性肠道疾病可能干扰营养吸收和骨骼健康。
4.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这种疾病会导致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进而导致骨质流失。
5.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的人群:
5.1类固醇:长期使用高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
5.2抗癫痫药物:某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5.3抗抑郁药物:某些抗抑郁药物(如氯丙咪嗪)可能对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评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策略
1.评估方法:
1.1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定是评估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常用方法。最常见的检查是双能 X 射线吸收法(DXA),通过对腰椎、髋部等关键部位进行扫描,确定骨密度水平。
1.2临床风险评估工具:医生可以使用一些临床风险评估工具来评估个体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例如
FRAX。
2.预防策略:
2.1饮食和营养: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建议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坚果和鱼类等,均衡膳食。
2.2生活方式干预:注意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骨密度和骨质强度。
2.3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
结语
总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疾病,但通过增加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其在社会中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意识,促进早期预防和诊断。教育患者和家属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