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指胆囊内存在多少不等、大小不同的石头样物质,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胆囊结石并不会导致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如果不对疾病加以重视或机体免疫力低下及长期保持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饭后久坐不动等则会导致胆囊结石发生嵌顿,进而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如腹痛、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如胆囊化脓、全身感染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胆囊结石组成分类
胆囊结石可根据其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不同及结石组成成分不同分为两种分类方式,即位置分类与结石种类分类。
位置分类主要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胆囊结石是指位于胆囊内部的结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胆囊结石类型,由于该类的结石患者中大部分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因此该类结石也被称为静止类结石。对于有临床表现的患者多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或持续性加重的绞痛,容易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其他疾病相混淆。而肝外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外胆管内的结石,多见于胆囊管与肝总管开口之下,根据其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原发性结石与继发性结石。原发性结石是指胆管内由于多种原因自发形成的结石,而继发性结石则是指其他部位的结石脱落于肝外胆管,最常见的就是胆囊内结石脱落。肝外胆管结石十分容易导致胆管梗阻,进而引发寒战、高热等严重的炎症反应,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肝内胆管结石则是指位于左右肝管内得劲结石,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根据结石种类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种,即胆固醇类结石与胆色素类结石。胆固醇性结石是指胆囊结石中的成分主要是由胆固醇构成,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与胆汁酸的比例失调,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从而逐步的析出结晶并形成结石。胆固醇性结石主要呈现白色或黄色,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表面光滑。
全面护理模式在胆囊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治疗前护理:由于自身情况的不同,患者在入院后应接受详细的检查及一般情况的询问,可采用调查问卷或家属随访的方式进行,务必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根据调查访问结果制定初步的护理方案。
治疗中护理: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多次叮嘱患者按照医嘱进行符合规定的禁饮食及相关要求的准备,严格避免由于术前准备不当导致的手术推迟或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进入手术室前为患者准备加热毯、头垫等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的用具。将手术室的体温调节至适合人体的度数,避免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出现寒战等术前不良反应。再能够充分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帮助患者调节舒适体位,尽量降低由于肢体压迫或体位不当导致的血液回流不畅及神经压迫等并发症。
治疗后护理及心理护理:对于术后需要进行引流管、尿管留置的患者应针对留置管道采用针对性护理如避免管道感染及脱出等。在整个围手术期过程对患者的情绪应密切关注,对于可能伴有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抑郁者应尽可能缓解其不良状态以提高疾病的康复及预后。针对病患自卑、恐惧、自我封闭、烦躁等心理特征,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生活环境、既往经历等,护理人员必须要对不同患者有相应的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