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治疗中风偏瘫上就有很大的优势,当代针灸专家经过深入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中风急性期越早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其预后越好,自主意识恢复越早,后遗症越轻、越少,疗程也明显缩短。
一、中医针灸治疗偏瘫疾病原则
治疗宜尽早介入,提前准备。中风偏瘫的针灸治疗宜尽早介入大多数神经医学专家都认为早期康复治疗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缩短康复期,还可以避免各种废用综合征。这一点对防止肢体的关节、肌肉挛缩,瘫痪肢体的恢复在某种意义上说比药物还重要。针灸是作为康复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开展中风急性期针灸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原则上急性偏瘫患者一旦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即可介入针灸治疗。经临床试验研究中证实针刺治疗可改善病灶周围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状况。
尽早进入康复,提高预后能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越早进行,预后越好。一般来说,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48小时后进行康复,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应在7到14天后进行康复。针灸是世界上公认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是有帮助的一种疗法。它可以贯穿中风的整个过程,既可以预防中风,又可以治疗中风。
注重整个身体系统的协调治疗。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多由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肝阳上亢等原因导致脏腑失调、经络失养造成。脑血管意外常导致机体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急性脑卒中患者若未进行及早且恰当的治疗及康复训练,往往会导致永久性残疾。中风之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定必耗损,临床上本虚标实。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头部针灸有助于迅速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血流量增加,使脑功能的恢复及代偿作用提高;体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可加速患肢功能改善,加速康复进程。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一般是越早越好,因此当患者神志清醒,病情基本稳定时即可进行针灸及康复训练。
二、不同时期的偏瘫患者,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超早期和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超早期是指在患者发病6小时之内,急性期是在发病24~72小时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法为治疗原则,主要取穴为:人中、内关、极泉、三阴交、尺泽和委中穴。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还要兼顾现代康复理论中关于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的理论,在急性期大部分患者存在着肌张力低下,因此针灸在选穴上同时选取上肢以手三阴经穴为主,下肢以足阳明经穴为主,每天上午下午各针灸1次,连续1周。
脑出血后2周左右血块开始吸收及破坏,周围组织水肿消失,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开始针灸治疗,方法与恢复期脑梗死相同。
恢复期治疗。偏瘫患者治疗顺利,可在2周~1个月进入恢复期。不论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患者,此时的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的肌张力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甚至一部分患者出现痉挛。偏瘫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表现不一致。上肢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这时患者出现肩胛带下沉,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的屈曲,前臂的旋前,腕关节的掌屈尺偏,手指的屈曲;下肢以伸肌张力增高为主,骨盆后撤,髋关节内收、内旋,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屈内翻,足趾屈曲。这时患者的运动功能、运动模式、运动控制因肌张力的异常出现障碍,多以联带运动和共同运动为主,丧失实用运动能力。针对患者这一情况,在进行现代康复治疗同时,针灸治疗主要以配合现代康复治疗,以降低患侧肌张力、促进肢体主动运动。
后遗症期治疗。偏瘫后3个月以上进入后遗症期。患者进入这一时期恢复较慢,多留有一定程度后遗症。此时应加强功能锻炼,适当减少针灸次数。在这一时期治疗与恢复类似,疗程时间不宜过长,以间断治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