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检查是指对孕妇及胎儿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从而了解母婴的健康状况。妊娠期间,孕妇的身体状况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产前检查需要对孕妇的生理病理变化进行判断,若出现高危妊娠时,尽早进行干预,避免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因此需要重视产前检查,提高围生期的保健质量,从而确保母婴健康。文章主要针对孕期检查对产妇和胎儿的好处展开探讨。
一、产前检查概述
产前检查是指在产前开展的孕妇及胎儿检查,由于胎儿的不断增大,孕妇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但是在妊娠期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母婴结局,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前检查通常是在确认妊娠之后开始,一般怀孕12周就需要进行第一次产检,在16~20周进行第2次产检,在20~36周时可以间隔4周产检1次,在36周之后则要每周产检1次,一般整个妊娠周期需要进行10次或以上产检。高龄孕妇或者是高危人群需要增加产检次数。
首次产检时需要详细询问孕妇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职业、停经时间、孕产史、手术史、家族史、丈夫的家族病史与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在首次产检时需要推算妊娠时间,并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胎儿发育状况及营养状况,孕妇的身高体重、心肺肝肾、四肢脊柱、甲状腺和乳房等部位有无异常。同时还需要进行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检查,从而观察子宫底高度、胎位、胎心、骨盆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胎儿发育情况,尽早发现畸形胎儿。除了上述检查之外,还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对于存在流产、早产、遗传病的孕妇,还可以进行羊水、基因检测。检查结束之后需要观察有无异常指标,并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和医生预约下一次复诊时间。
二、孕期定期产检对孕妇和胎儿的好处
(一)及时发现妊娠并发症。通过全面的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妊娠期并发症,从而及早干预、尽早治疗,降低母婴死亡率。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羊水异常、先兆流产等,这些疾病都存在较高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需要尽早进行干预,对于可以继续妊娠的孕妇,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延长妊娠时间,确保胎儿的健康成长,对于无法继续妊娠的孕妇,则需要尽早终止妊娠。此外在孕期还需要加强健康指导,做好孕期的饮食、运动、产检管理,警惕各种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二)观察胎儿发育情况。产前检查可以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例如产前超声检查就可以筛查胎儿发育畸形,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无脑儿、骨骼肌肉畸形等。对于发现畸形胎儿,可以尽早进行干预,对于不适宜生育的胎儿,需要尽早终止妊娠,减少缺陷人口的出生。
(三)加强孕期指导。孕妇在妊娠期身心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引起较多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初次妊娠的孕妇,可能过于紧张焦虑而影响身心健康;而存在不良妊娠史的孕妇,可能焦虑抑郁;还有一些孕妇可能由于担心工作、经济等问题,出现较大的压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孕妇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外来务工孕妇,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良好的家庭支持,因此需要加强健康指导,告知其孕期保健知识,加强孕期营养的管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速度,避免接触毒害物质,加强保暖,谨慎用药。每一位孕妇需要定期开展产前检查,及时筛查异常胎儿,从而尽早进行医学干预。此外对于咨询的孕妇,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育龄妇女健康知识宣传。
综上所述,孕妇定期产检能够尽早发现妊娠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重视产前检查的宣传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从而尽早干预,尽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婴预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