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如果肾脏受到了无法逆转的损害,其排毒和排水功能将会丧失。对于这样的患者,除了成功进行肾脏移植之外,只能够通过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的方式进行替代治疗。而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了解一些健康知识,以此来减少痛苦,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一、血液透析每周需要做几次
在诱导透析期,为防止出现失衡综合征,患者每周的透析频率需要大一些。尤其是刚开始透析的患者,第一周的透析次数应控制在3~5次。后续透析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肾脏残余功能和具体的治疗反应等来逐渐降低透析次数,可在每周透析2~3次。
每次血液透析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患者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每一次的透析时间需要控制在4~4.5小时之间,总透析时间控制在 10~12 小时及以上。其中,最好的方案是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控制在4小时。当然,为了让治疗方案和正常人体的生理状态更加接近,也可以采取每天短时间透析的方法,这样便可降低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透析时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在到医院透析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根据当前的疫情防控需要,在患者进入透析室时,一定要佩戴口罩,并出示自己的行程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同时应扫描场所码,签署流行病学调查承诺书,且在门口测量的体温应不超过37.3℃。
因为血液透析主要是让患者体内的血液在体外循环,为确保透析室环境良好,避免感染的发生,患者在进入到透析室之前一定要更换透析室中专用的拖鞋。
透析之前,患者需要测量血压和体重,如果有乘坐轮椅和增减衣物的情况,一定要测量好轮椅或衣物的重量,以便医生合理设置脱水量。
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家属和亲友不可以进入到透析室中探视,如果有特殊情况,护士会及时联系家属,所以患者家属一定要预留详细、准确的联系方式。
在透析时,患者需要自带低分子肝素钠和止血带,导管患者还需要自带正压接头和普通肝素等。如果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还需要自带一些饼干、糖果类的食物。
如果患者身体存在创伤,或近期安排手术,或存在深褐色呕吐物、黑便等出血和潜在出血情况,透析之前一定要告知医生,或提前给医护人员打电话告知,以便其提前安排相应的治疗。
患者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应尽量不要进食和饮水,以免出现窒息或呛咳等情况。同时,如果在透析过程中进食,便会导致血液在消化系统中集中,从而引发大脑等重要器官血液灌流不足,患者也会产生心慌、头晕等症状,且极易出现低血压。因此,患者应尽量选择在透析之前或透析结束后进食、饮水。
透析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观察穿刺点位置的渗血情况,动静脉内瘘和直刺患者需要记住绷带松开的时间。
透析结束之后需要测量体重和血压,且透析前后所穿的衣物要保持一致,这样才可以确保体重测量的准确性。同时,患者在家里应尽量准备一台体重秤,以便随时检查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四、透析患者平时需要做哪些检查
血液透析患者每1至3个月需要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透析情况和贫血情况等,从而得到及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每3个月需要进行一次肝功能、血脂和血糖等代谢营养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身体营养状态,科学调整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每半年需要进行一次心血管结构与功能检查,及时了解心脏情况,及时作出合理的治疗与调整。血液透析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血电解质和学iPTH酶检查,让骨骼代谢得到合理调整。
总之,肾脏血液透析患者需要了解很多透析前、透析中和透析后的健康小知识。这样才可以确保血液透析效果,减轻自身痛苦,避免很多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