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候变化比较大,忽冷忽热,忽燥忽湿,风湿病人由于寒湿燥气,而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也比较差,使得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中医中,人体与筋相对应,同理在春季比较容易发生经脉的病变,而风湿病本身就是筋脉肌肉出现异常,此时出现各种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就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接下来我们了解中医对于风湿类风湿病的预防与治疗。
什么是风湿类风湿
风湿病通常是累及结缔组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患者多有关节、肌肉病变。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内含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多种疾病。很多证明,风湿、类风湿病人的关节受伤,50%都是在发病后的半年内出现的。如果不抓紧这半年的时间及时诊治,任由损伤发展下去,对以后的治疗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
早期会出现双侧对称性关节局部痛感,活动期更会出现,还跟着触痛和压痛,这是最早出现的征兆,也是病人最敏感的一种表现。受累关节僵硬,特别是从早晨开始活动时最明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就会慢慢好转。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弥漫性肿胀,表面温度比正常关节略高,对关节的损伤较大。后期病例普遍有掌指关节屈曲和尺侧异常;如果发生在脚趾上,就会呈现出畸形的爪状趾的样子。皮下结节可在30%~40%的患者中出现,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可协助诊断皮下结节的病理检查。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可出现发热症状,以低热38℃以下的多见。
中医治疗类风湿
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共分六型,风寒湿型,风湿热型,气血两虚型,脾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痰瘀交阻型。需辨证施治方可奏效。针对类风湿,分型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内服外敷外灸,祛风除湿、散瘀消肿,快速消除关节疼痛,内服中药改善免疫状况,增强人体自身抵抗力使症状迅速得到改善。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人体内脏没有副作用,病人可以放心使用。运用外敷内服的治疗方式,直达病所,祛风除痹,我们可以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周围组织吸收营养,促进消肿,消炎的作用。基本上没有创伤,不会增加病人的痛苦。治疗患者容易接受,且效果令很多患者满意。
如何预防风湿类风湿病
加强体育运动,但在运动时不宜剧烈加。体内血液循环快了,使局部的血液减少停留,炎性的物质也会随之减少。出汗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吹风扇,不要久坐不动,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规律。如果体重超标,就需要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时,每隔半小时就可加药治疗需要同时使用的其他疾病。饮食上可选用易消化的食品,清淡爽口,少食辛辣刺激,油腻,寒凉之物。传统的康复治疗是不能进行的,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加重,从而导致黄金阶段的伤害或者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