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1位,世界卫生组织在相关调查发现,宫颈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多发疾病,在女性死亡中占比超过7.5%,每年因为宫颈癌死亡的患者数量超过31万,5~6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诊断宫颈癌,每20分钟就会有至少一名女性死亡。所以宫颈癌对身体健康的伤害非常明显,很多女性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点掌握不充分,存在认识误区,所以下面来讲一讲宫颈癌的相关知识。
宫颈癌的致病因素
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对宫颈癌患者来说,超过99.7%都存在人乳头状瘤病毒。80%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免疫系统能将其清除,但是如果持续存在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随着时间延长会增加宫颈癌的风险。此外,性行为时间过早(17~20岁)和初次性交年龄(21岁)相比,患上宫颈癌风险更高约1.5倍,初次性交年龄<17岁,风险更高为2倍多。多个性伴侣也会增加宫颈癌风险,如果存在多个男性伴侣,也会增加性风险,感染风险也会增加。免疫功能低下也会增加宫颈癌风险,直接接触感染,手部接触HPV污染物品等,在如厕、沐浴时很有可能会将病毒带入到生殖器官内,也会增加被感染风险,增加宫颈癌风险。
宫颈癌的症状
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基本无症状,和慢性宫颈炎的差异非常小,部分患者宫颈光滑。老年女性患者宫颈出现萎缩情况,其症状分辨难度高。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加,癌细胞会对宫颈腺体分泌功能产生刺激和影响,刺激亢进,增加分泌量,出现更多黏液样白带,水样或米汤样为主。随着癌组织的脱落,还会出现感染风险,白带变浑浊,脓样带血,存在恶臭。阴道不规则出血也是常见症状,常表现为接触性阴道出血,部分老年患者绝经后不规则流血,在早期血量比较少,晚期肿瘤对大血管产生侵犯,会增加大出血的风险,长时间反复出血,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情况;晚期宫颈癌会出现疼痛感受,肿瘤组织的浸润或压迫程度上升,对盆腔神经等产生伤害,累及大血管或骨盆壁,会出现疼痛感受。随着病程时间延长,肿瘤组织对周围产生伤害,会出现继发症状,侵犯膀胱出现尿频、尿痛等,侵犯直肠可引起便血或排便困难,输尿管受压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
宫颈癌的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化疗广泛用于与手术、放疗联合的综合治疗及晚期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其联合治疗可用于复发或转移宫颈癌的全身性系统治疗。早期宫颈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局部晚期宫颈癌以同步放化疗为主。手术治疗包括子宫锥切术、宫颈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等。宫颈锥形切除术在治疗宫颈疾病中常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切除异常组织或癌变部位,操作比较简单,5~10分钟能完成,非常方便,应用很广。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切除异常组织,切缘清晰。放疗适于所有分期宫颈癌,包括远距离体外放疗和近距离放疗。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减轻了患者副反应,提高治愈率。化疗也是常用治疗方法,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和同期放化疗提升疗效,药物包括顺铂、卡铂、氟尿嘧啶和紫杉醇等,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最为常用。治疗方式要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分期、治疗意愿等进行选择。
宫颈癌的预防
宫颈癌疾病危害非常大,但是它是可以预防的,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能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主要方式为注射疫苗、早期筛查等,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异常情况,针对性处理,能降低疾病对患者的伤害。宫颈癌出现癌变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8~10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并对其处理。在一级预防中主要为病因预防,可以接种HPV疫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级预防中,主要对宫颈癌筛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的情况,在有性生活后,可以定期进行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一般在65岁停止检查,65岁后患上宫颈癌风险比较低;三级预防为积极治疗明确诊断的癌前病变,主要方法为光动力、冷冻、激光、消融等,将可疑组织切除。还包括宫颈癌的规范化治疗,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婚育状况、阴道镜及病理学结果、治疗条件等,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
宫颈癌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很大,要学习相关知识,重视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在确诊疾病后,不要慌张,积极配合治疗,预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