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的发病率很高,其诱发因素也较多,如血压骤升、情绪波动、咳嗽、用力排便等,部分患者则是在睡眠状态下发生脑出血。有研究发现,吸烟、酗酒、不适当用药也会引发脑出血。脑出血患者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轻度的脑出血患者有意识,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有嗜睡表现,并在出血量较大的情况下,进入昏迷状态,损伤了患者身体健康,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及时就医,尽早进行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脑出血并发症有哪些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状,致死率较高,一般在脑出血3~5天内会并发肺部感染症状。
2.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上消化道出血,部分患者属于混合型出血,部分患者则是内囊内侧型出血,发病因素与脑干病变有关,当前,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延髓内迷走神经有关,与海马体、额叶眶面部病灶有关。
3.压力性损伤。脑出血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肢体活动的减少增加了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尤其是骨隆部位长期受压,造成局部缺血,进而引发压力性损伤,增加了患者痛苦。
如果脑出血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当血液进入到大脑内部,就会形成血肿,若患者自身还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则进一步增加了风险,必须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促使预后改善。
运动可以减少脑出血并发症吗
脑出血并发症较多,通过运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具体按照以下运动方式进行预防和控制。
1.康复训练。为加速脑出血患者身体康复速度,采取康复训练可取得良好效果,以太极拳、散步、慢走等有氧运动为主,也可借助医疗器械辅助运动。针对无法离床运动患者,加强体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预防褥疮;帮助患者按摩肢体,预防肌肉萎缩;多进行髋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屈伸练习,改善肢体功能。运动本身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的作用,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机械运动。在护理人员或是家属看护下,引导患者用健侧做上肢屈伸、伸展或是抬举运动,促使患者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机体耐受力,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以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机械运动,每个关节做旋转、内收、屈伸等运动,合理运动可间接改善脑出血的症状,进而促进脑出血患者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而言之,建议脑出血患者适当运动,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中,逐步改善机体状况,控制病情进展,更好预防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逐步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