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科普
热点排行
警惕气管异物,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2023-10-24 21:38:01
作者:李湘云
作者单位:永州市中心医院冷水滩院区

儿童支气管内异物是常见的意外事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当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时,会导致咳嗽、呼吸困难、憋喘等症状。

异物类型

支气管内异物多为固体物品,如花生、瓜子、豆类,坚果、小玩具等。这些物品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后,会对气管壁产生刺激,引起咳嗽、憋喘等症状。

异物进入支气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误:儿童在玩耍或进食时,可能会将物品误吸入气管或支气管。

2.呼吸道不适:感冒、喉炎等呼吸道疾病时,可能会使原有的咳嗽机制受到抑制,导致异物无法咳出。

3.意外吸入:儿童在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气体时,可能会意外吸入导致气管不适。

儿童支气管内异物的主要症状表现

1.咳嗽: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后,会刺激气管壁引起咳嗽。

2.憋喘:异物导致气管阻塞,使得呼吸受阻,引起憋喘。

3.呼吸困难:当异物较大或完全阻塞气管时,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

4.发热:异物进入支气管后,可能会引起感染,导致发热。

急救措施

1.将儿童抱起,使其头向下倾斜,用手拍打背部,试图通过物理方法将异物排出。

2.如果异物仍无法排出,可使用手指刺激儿童的喉咙,促使咳嗽反应增强,有助于异物咳出。

3.如果异物仍未排出,应立即送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使用支气管镜或其他医疗器械将异物取出。

为了避免儿童支气管内异物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加强对儿童的监护:三岁以下儿童要避免直接摄入花生、坚果、豆类、果冻、珍珠奶茶等。

2.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儿童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避免让幼儿躺着进食、含着食物睡觉,平时要养成口不含物的良好习惯,例如口含硬币、小玩具、纽扣等;在儿童进食以及口中含有食物时,要禁止哭笑、玩耍、说话以及打闹,避免引起食物呛入气管

3.学习急救知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上述急救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总之,儿童支气管内异物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故,家长和监护人应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和观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急救知识,以预防和应对此类意外事故。如发现儿童有支气管内异物症状,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