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理论如何解释高血压?
在中医领域,高血压被视为眩晕、头痛和肝阳病症的一种,其基本原因包括:强烈的情绪变化、饮食习惯不规律、内伤引起的体质虚弱。例如,过度的情绪变动如抑郁、愤怒,或者持续的精神压力可能会造成肝脏受损,引发肝气阻滞和肝气郁结变热。因为肝是阳性器官,善于发散,容易产生风火,肝内的热量上升从而引发血压上升。很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已经有各种风病、眩晕均为肝病的记录。
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过多食用高脂肪和油腻食物,会导致脾胃滞积化热,清气无法上升,浊气无法下降,造成体内上升和下降的平衡失调,浊气就会上升形成热,从而使血压上升,产生眩晕、头痛的症状。《千金翼方》这本书中也提到了,肝火紊乱会导致头痛,上升的肝火会形成逆流,引发头痛,此外,肝火紊乱还会引起眼晕,这都说明了肝火可以引起头痛和眩晕。这些现象都可以在初期的高血压病例中实证和热证的情况中观察到。
3中医理论对于高血压的分类
肝火上炎型:表现为头痛、昏沉,可能附带有耳鸣和感觉头部沉重的症状,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烦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阴虚阳亢型:头晕头涨头痛,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口燥咽干,两目干涩,物模糊,肢麻,或见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痰浊内蕴型:表现为头痛、昏沉,可能附带有头晕和感觉头部沉重的症状,同时也可能感到胸闷、恶心和有痰症状,连带上身体的沉重和困倦,四肢麻痹,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也可能同时有心跳过快和心慌的症状;可能伴随头部和眼部疼痛,心动过速且烦躁,口中感到苦涩,尿液可能变红,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可能伴有头痛和耳鸣,脸部发红,情绪易怒,肋骨疼痛,脉弦滑。
瘀血内阻型:头疼程度相当于被针扎,痛点稳定不变,胸部常常感到不舒服或疼痛,心率增快,两胁、四肢会有刺痛或麻木等不舒适感,这些症状在夜晚尤其明显,舌头颜色呈现深紫色或者出现紫斑,脉细涩或细结。
冲任失调型:脸部会有强烈的热感并且出汗,感到头晕和头部疼痛,心情易急躁,喉咙、口腔感到干涩,腰膝无力,常感双足冷冽,大概会出现水肿,在女性身上月经可能会紊乱,月经流量减小且粘滞,或者已经停经,舌头颜色为浅红色,脉弦细或细数。
心肾不交型: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夜寐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气阴两虚型: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心悸汗出,大便溏薄,下肢水肿,舌质淡胖及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阴阳两虚型:呈现头晕眼晕,精神萎靡,失眠且记忆力下降,腰膝软弱,脸色无光,偶尔感到炽热,精神无力,四肢冷淡,畏怯寒冷,性功能下降,精子排泄无力,大便稀薄,夜间排尿频繁,舌质颜色偏淡,脉沉细无力。
肝风内动型:实风表现为强烈的头昏眩晕感,似乎要摔倒,头痛感觉像要裂开,脑部有响声并且耳鸣不止,颈部和肩部处于僵硬状态,不能打开紧闭的牙关,四肢不断地痉挛,烦躁不安,严重时甚至会昏迷,舌头呈红色且舌苔为黄色,脉象弦细快速。虚风则是头痛和眩晕同时出现,头部无法稳定且肢体颤抖,唇舌和肢体感到麻木,筋肉容易惊跳,双眼干燥且视力模糊,舌头红且舌苔少,脉搏细弱又快。
对于高血压患者,从中医理论上辨证论治有更好效果,患者应该减少晚餐量,饮食清淡,多饮水,适当娱乐和运动,睡前洗脚,规律作息,禁忌起床时急坐起,最好缓慢起身,进行伸展动作,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性,防止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