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积性肺炎,又称为肺不张性肺炎,是一种由于肺部分泌物、异物或肿瘤等阻塞气道,导致肺泡内气体交换受阻,进而引发肺部感染的病症。这种病症常见于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本文将介绍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一病症。
一、坠积性肺炎的病因
1. 肺部分泌物:如痰液、脓液等,堵塞气道,使空气无法进入肺泡,导致肺泡内气体交换受阻。
2. 异物:如食物残渣、呕吐物等,误吸入气道,堵塞气道,使空气无法进入肺泡。
3. 肿瘤:如肺癌、支气管癌等,压迫气道,使空气无法进入肺泡。
4. 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脑炎等,导致呼吸肌无力,使空气无法进入肺泡。
二、坠积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1. 咳嗽: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出黄色或绿色的痰液。
2. 发热: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在37.5℃以上。
3.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4. 胸痛: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时。
5. 乏力: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坠积性肺炎的诊断
1. 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如有无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等情况。
2. 体格检查:通过听诊、触诊等方法,观察患者的呼吸音、胸部叩诊音等。
3. 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等,观察肺部有无异常阴影。
4.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痰液培养等,了解患者的炎症程度和病原体类型。
四、坠积性肺炎护理措施
1. 做好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定时更换床单、被褥。做好患者的皮肤、口腔、会阴等部位的清洁卫生,定期协助翻身,叩背,以促进肺部分泌物的吸收。对排痰无力、长期卧床、进食少、消耗多的患者,可间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缺氧症状。
2. 合理体位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45°,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以利于膈肌下降,使肺下部分扩张,改善肺部淤血,促进呼吸运动。鼓励清醒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利于排痰。对于有气促、发绀等缺氧症状者应及时吸氧。
3.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防治肺炎的重要措施。翻身拍背是解除坠积性肺炎有效而简单的方法。护士应定时协助患者改变体位,轻拍其背部,促使痰液排出。也可用超声雾化吸入,以湿化呼吸道,有利于排痰。
4. 有效咳嗽与排痰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可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方法是让患者先深吸气至肺内充满气体后再用力咳嗽,将痰液从细小支气管中向外咳出。为防止痰液堵塞支气管,还可采用体位引流及纤维支气管镜冲洗等方法。
5. 补充营养和水分
营养不良会降低呼吸功能和机体抵抗力,促使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昏迷及吞咽困难者,可通过胃管给予流质食物。在给予充足营养的同时,还要保证水的摄入量,以防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6.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若体温有升高,脉搏加快或呼吸费力等病情加重的表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同时要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剂量与用法(联合或单独),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此外还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急性肺炎常有体温的改变。对于接受退热药或抗菌素治疗的病人更要详细记录其体温变化情况以供医生参考。
7. 心理护理
患者因病程长、病情重、体质弱、恢复慢而产生急躁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因此要关心体贴病人,多与患者接触,进行安慰和心理疏导,使患者情绪稳定;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总之,对于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包括基础护理、合理体位、保持气道通畅、补充营养和水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心理护理等。只有全面而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以上是对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措施的分析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