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感染、导管移位或脱出等,具体症状与做好预防护理的措施如下: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可能是由于封管时间不当或者处理方法不对,管子的大小不适合患者身体,或者患者无法耐受药物。预防导管堵塞的方法有: 正确置管:放置导管的人员应该经过专业培训,能够选择适合的血管,按照专业的方法来进行放置。放置好导管后,需要及时通过影像技术,例如胸部X光来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每次输液后,要及时冲洗导管,并且需要由专业护理人员使用正压脉冲式封管来封住导管。 置管后护理:PICC置管术后,患者需要每周来医院用肝素来冲洗导管,两次冲洗的间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7天。在患者需要洗澡时,可以使用特殊的防护贴膜来保护导管,同时这个防护贴膜也需要定期更换,防止堵塞导管。为了防止发生导管移位或脱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避免用放置了导管的那一侧的肢体做过多的活动,也要注意避免受到撞击。平时可以使用专门的保护套袖,以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 穿刺点渗血 当患者血液凝固功能较差,穿刺后按压不够长时间,或者患者术后进行过多活动时,患者可能出现穿刺点渗血的症状。预防穿刺点渗血的方法有: 置管前:提前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果患者的凝血功能不好,穿刺后应该延长按压穿刺点的时间。在进行置管手术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提高操作水平,确保穿刺的准确性。 置管后护理:如果出现渗血,可以在穿刺点覆盖明胶海绵的同时,再盖上干净的纱布。然后用手指适度地按压出血点,大约5-10分钟,帮助止血。等渗血停止后,可以去除明胶海绵。同时,需要使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加压包扎,以帮助止血。在置管后的3天内,患者应该限制插管那一侧上肢的活动,不要进行负重活动。 静脉炎 在进行PICC置管时,穿刺鞘和导管可能会摩擦患者静脉内膜、静脉瓣,导致患者创新机械性静脉炎。同时穿刺技术不够成熟、导管太粗太硬、多次穿刺、术后护理不当等都可能造成此并发症。患者家属如有观察到在患者穿刺部位上方,沿着血管走向出现红色绳索状条纹,并且患者会感觉到触痛,那么就要及时咨询医生是否为静脉炎。预防静脉炎的方法有:
(1)置管前:可以使用地塞米松溶液对PICC导管进行浸泡,这有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可以使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肝素钠+地塞米松混合液、地塞米松溶液和肝素钠溶液等组合在放置导管前使用,预防患者出现静脉炎。
(2)置管中:进行置管的人员需要经过规范培训,提高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和静脉位置,首选右侧贵要静脉,从而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避免反复穿刺导致的静脉炎。
4. 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因为导管比较硬,或者患者曾经有过血栓,血液比较稠,或血管很细。预防静脉血栓的方法有: 置管前: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并且这种药物很安全。在容易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可以在放置导管之前预防性地使用低分子肝素。 置管后护理:指导患者多做一些锻炼,像握拳运动和上下活动,就像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需要做的踢腿运动,保证血液流动。注意运动幅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出现穿刺点渗血或静脉炎等症状。此外,鼓励患者多喝水,这有助于保持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避免血液在血管内停滞,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