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慢阻肺居家治疗过程中,重点工作是什么?
2023-11-15 15:10:38
作者:赵阳
作者单位:四川省第二退役军人医院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通常患者在进行居家治疗有许多注意事项,家属和患者需要了解这些内容,才能够稳定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慢阻肺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受基因、年龄、性别、肺的生长发育等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生物质燃料燃烧等,被认为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病因。此外,空气污染也被认为是暴露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人群最多的健康影响因素,会加重慢阻肺,促进其急性发作。

慢阻肺居家治疗注意事项

1.慢阻肺的合理饮食与锻炼

(1)合理饮食

a.慢阻肺患者应该有一个好的饮食规律,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b.多吃一些应季的蔬菜和水果,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平时应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C,可以避免旧病复发。

c.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蛋、瘦肉等,以增强体质。

d.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过咸的食物,以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e.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2)锻炼

a.慢阻肺患者生活中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作息规律,适当的锻炼身体,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对疾病的预防也有很好的辅助效果,防止慢阻肺的患者出现反复感染的危害。

b.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c.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d.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慢阻肺的家居环境改善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慢阻肺患者需要良好的空气环境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因此,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室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来改善

室内空气质量。

(2)家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慢阻肺患者需要一个干净、整洁、卫生的家居环境。需要定期打扫卫生,清理灰尘、污垢等污染物,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室内传播的风险。

(3)避免室内过度干燥:慢阻肺患者的呼吸道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室内过于干燥,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持室内湿度适中,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等来增加室内湿度。

(4)减少家居环境中的过敏原:慢阻肺患者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宠物毛发、花粉、灰尘等。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家居环境中的过敏原,例如不养宠物、不种植花木等。

(5)家居物品的摆放和选择:慢阻肺患者的家居物品需要合理摆放和选择。例如,家具的质地和颜色可以选择浅色、简洁的款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和繁琐的装饰品。

3.慢阻肺的呼吸功能锻炼与氧疗

(1)呼吸功能锻炼

a.缩唇呼吸:患者可以用鼻子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这样可以控制呼吸频率,减少呼吸道的痉挛,从而改善通气。

b.腹式呼吸:患者可以将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让腹部隆起,呼气时将腹部内收,这样可以增强膈肌的活动,增加肺活量,

c.胸廓扩张运动:患者可以平卧或侧卧,将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让胸廓扩张,呼气时让胸廓回缩,这样可以增加胸廓的活动度,改善肺功能。

d.有效咳嗽:患者可以采取坐位或站立位,先进行深呼吸,然后在深吸气后保持张口,连续咳嗽数次,将痰液从呼吸道深部咳出。

(2)氧疗

a.长期家庭氧疗(LTOT)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

min,吸氧时间每天至少15小时。

b.夜间氧疗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

min,夜间吸氧时间不少于8小时。

总之,在患者选择居家治疗中,一定要从改善居家环境、饮食、锻炼等多方面,提高生活质量以促进康复,保障身体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