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有哪些作用?
1.促进肿胀消退
早期康复可促进肿胀消退,在骨折初期,患者往往会出现局部血液循环的障碍,导致炎症反应。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锻炼,如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2.减轻肌肉萎缩
骨折期间患者会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因此,在康复期间,应该通过一些适当的锻炼来促进肌肉的营养和生理功能的改善。不仅可以减轻肌肉萎缩的程度,还可以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
3.防止关节挛缩
当关节长时间不运动时,会出现废用性关节挛缩,导致关节功能的丧失。康复治疗可以通过适当的关节运动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这有助于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
4.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保持骨折端的良好接触,产生正向应力刺激,从而加速骨折愈合的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骨折后康复分期及治疗方法?
1.早期康复训练(3周内)
早期的康复主要针对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的步骤进行康复。
(1)将患肢进行提高,对固定的关节进行被动运动。
(2)在术后几日内,积极地做等长收缩的肌肉锻炼。
(3)术后伤口的疼痛减轻以后,可以进行邻近的两个关节的锻炼,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逐步增加锻炼的力度和范围,一天3—4次。
(4)对临接近关节的稳定性骨折,采用持续的被动运动(CPM)
2.中期康复训练(3-12周)
中期阶段训练目标主要是促使纤维组织软化,使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肉力量得到提高。
(1)逐步加强患肢的力量训练,在进行对抗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在运动中加入一些抗阻力运动,并辅以肌肉推拿。
(2)对患肢的各个轴位均作主动和被动活动,直到活动度达到完全正常范围水平。
(3)通过适宜的日常生活康复锻炼,改善自理能力和身体的运动功能。
3.后晚期(12周之后)
晚期康复训练增加了不同方位的活动范围,继续恢复肌肉力量,提高四肢的运动能力。加强四肢的协调与灵活,促进康复以及恢复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1)通过摆动运动练习,受累关节轴位的运动,肢体重力和肌肉力量共同作用使各个关节运动起来,并注重对患肢进行感知的锻炼。
(2)用健肢辅助、器械自助锻炼或关节功能锻炼等方法增强肌力运动,促进肌肉力量恢复正常。
(3)利用橡胶,拉力器,弹簧等进行阻力训练,加强肌力,使肌肉机能得到有效的修复。
(4)配合理疗进行锻炼,如热敷、中药熏洗、红外线或超声波辐射等,以达到加快气血流通,提高关节功能的目的。
康复锻炼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康复锻炼期间的注意事项包括制定康复方案,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循序渐进,不宜过度训练,早期训练由健侧肢体或家属辅助患侧肢体完成,健肢也需要训练。
1.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康复方案需要因人而异。方案可以包括康复治疗的时间、康复的目标和具体的锻炼方案等。
2.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全身治疗可以包括营养调整、睡眠调整、药物治疗等。而局部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等。
3.锻炼要循序渐进,骨折康复需要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不能一开始就过度训练,过度训练会导致受损部位再次受伤,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4.早期训练由健侧肢体或家属辅助患侧肢体完成,在早期训练时,由于患侧肢体受损,需要由健侧肢体或家属辅助完成早期训练。而健肢也需要训练,以保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总之,骨折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我们应该制定康复方案、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循序渐进、不宜过度训练。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才能达到更好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