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脑肿瘤疾病基本不了解,认为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当身边的亲人甚至是自己不幸确诊脑肿瘤时,就会慌乱。脑肿瘤有恶性和良性之分,其实在了解了脑肿瘤后,你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可怕。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快节奏的工作、熬夜、缺乏锻炼、长时间使用手机、长期食用快餐、精神压力大等等,脑肿瘤疾病在临床的检出率和发病率不断提升,若是大家缺乏对于该病的了解,在疾病发生的时候只会混乱一团。该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站立不稳、视力下降、听力下降、激素改变、癫痫、精神改变、失眠等等;检查方式主要有:头CT、头MRI平扫+强化、头MRS等。因此,本文主要给大家科普一下几类常见的脑肿瘤,教会您及时就医。
胶质细胞瘤
主要包括有星形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凸胶质细胞瘤等,是发病率最高的脑肿瘤类型,整体发病率占了颅内肿瘤的30%左右。①星形胶质细胞瘤:主要分为Ⅰ至IV四个级别,是最常见的一类胶质瘤。一般Ⅰ级和Ⅱ级两个级别恶性程度较低,病程进展十分缓慢,但是在Ⅲ级以上的患者不仅病情进展较快,且恶性程度也较高,一般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中,多见于大脑半球脑白质位置,有时会对丘脑和基底节等深部造成侵犯。治疗方式主要是一旦确诊以显微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用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药等来进行干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②髓母细胞瘤:此瘤有较高的恶性程度,一般好发于儿童群体,肿瘤常见于小脑蚓部,主要向小脑半球或者第四脑室进行侵犯。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物不稳、走路不稳、颅内压增高等。通过手术可以将肿瘤实体进行切除,最大限度的促使脑脊液循环通畅性得到恢复。③室管膜瘤:占胶质瘤总体发生率10%,常见于三脑室、侧脑室和四脑室。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异常增高;通过手术大多可以将肿瘤实体全部切除,如不能全切可根据病理情况术后辅助行放化疗。
脑膜瘤
以组织学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将脑膜瘤分为:内皮型、纤维型、过渡型、血管瘤型、恶性脑膜瘤等几类。脑膜瘤一般良性居多,主要呈结节状生长,多发于大脑凸面、颅底、矢状窦旁、大脑镰旁等。脑膜瘤有极其丰富的血运,临床表现是以肿瘤部位来定的,一般发生在大脑半球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精神障碍、偏瘫和癫痫等;而发生在颅底的患者,一般出现脑部受累和颅神经受累等症状。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切除肿瘤,但是当肿瘤较大或者累及到重要部位的时候,手术困难较大,可术后辅助行放射治疗。
垂体腺瘤
是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发病率很高。据国内外文献数据报道,正常人群的垂体瘤发病率约1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普通人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垂体瘤。国外尸检发现垂体瘤的发病率是27%左右。垂体瘤主要分为:功能型垂体瘤和无功能型垂体瘤。前者会异常分泌激素,后者不分泌激素,只压迫神经。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分泌激素最常见的有三种:生长激素型、泌乳素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肿瘤源于人体的垂体前叶。除有些泌乳素型垂体瘤,首选药物治疗外,其他类型垂体瘤均可考虑首选手术治疗。神经内镜下经鼻腔手术是治疗垂体瘤的首选手术方式,其优点为: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轻、花费少、肿瘤全切率高、对内分泌功能的缓解效果好等。
神经鞘瘤
最常见的为听神经瘤。听神经瘤主要在桥脑小脑角生长,少数在内听道内生长,良性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和耳鸣等,相继还会出现面神经、三叉神经、迷走神经等受累症状,颅内压显著增高,同时伴有相应的小脑症状。提倡疾病早期手术来进行干预,完全切除肿瘤,在手术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保护面神经功能,避免术后出现角膜溃疡及面瘫。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显微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有效率,争取恢复患者的部分听力。
脑肿瘤在治疗过程中要以个体化、规范化为主,按照患者年龄、肿瘤类型、部位、大小和患者身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以手术来治疗为主,配合化疗或者放疗干预,由此才能够提高治疗疗效。希望可以通过上述对脑肿瘤的介绍,可以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了解脑肿瘤,事实上,脑肿瘤并没有想象中可怕,也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积极、正确、及时的进行治疗,就可以实现长期生存目标,甚至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