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于颈椎病,不同影像学检查侧重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2023-11-24 10:04:57
作者:孙沛毅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科
颈椎病是由长期不良刺激导致颈椎骨性组织及周围软组织结构出现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颈部僵硬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眩晕等。严重的颈椎病还可能引起机体的一些神经功能障碍,继而给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患者因颈椎问题就医时,临床医生常会开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DR、CT和MRI。患者对于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于颈椎要观察的内容不甚了解,甚至还会误解医生过度开影像学检查。对此,本文就不同影像学检查要侧重观察颈椎病的相关问题做详细阐述。

DR(X线)诊断要点

X线,往往是临床医生对患者颈椎的一个初步的整体观察。中医医生常常需要给患者进行推拿、针灸等外治方法进行颈椎病治疗,不同X线表现形式的颈椎病会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所以对中医医生而言,选择X线片检查更是非常有必要的。

1、首先判断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否改变。正常人的生理曲度是呈前弯弓改变。颈椎病的患者一般生理曲度会变直或者呈反弓改变,会引起颈椎活动受限。

2、判断颈椎的序列是否连贯。正常的椎体前后缘是在同一条垂直连贯线上。如果不连贯,就表明椎体有失稳或滑脱改变,进而通过过伸过曲位判断移位椎体是否复位或加重,如果复位或加重表明失稳,反之如果过伸过曲位与侧位无变化,则是滑脱。

3、了解颈椎的骨质增生情况。颈椎病最好发骨质增生的位置一般在椎体边缘及椎小关节面的位置。严重的骨质增生常伴随椎体骨桥形成。

4、了解颈椎骨性结构周围的韧带钙化情况。颈椎病的患者常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发生钙化。以前纵韧带、项韧带钙化最为常见。

5、最后观察椎间盘的情况。在X线无法显示出椎间盘结构,通常只能通过椎间隙是否变窄间接反映椎间盘是否有问题。但是在颈椎病早期,往往椎间隙不明显变窄,所以在X线上显示椎间隙没有变窄也不能排除椎间盘有问题的可能,如果临床怀疑椎间盘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CT或MRI检查。

6、另外,临床如果怀疑椎动脉型颈椎病,往往还会加做颈椎斜位片来观察颈椎的椎间孔是否变窄。

CT诊断要点

颈椎病CT检查不仅能反映常规X线的相关影像学表现,而且能比X线提供更为详细的影像学信息,特别是在椎小关节退变、椎间盘病变、不同韧带增厚及钙化、神经根受压、椎管狭窄上有直观的显示,对临床诊疗提供直接证据,特别是为手术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另外,如果患者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做磁共振检查,也是需要CT检查进行病情评估。

1、首先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是否改变;椎体序列是否连贯。常规CT检查往往无法判断颈椎病椎体是失稳还是滑脱,但对椎体的移位程度显示的更为清晰。

2、了解颈椎的骨质增生情况。

3、了解颈椎周围的韧带情况,判断韧带是否增厚、钙化,特别是要了解前、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的情况。前纵韧带增厚和钙化往往会造成颈椎活动受限;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增厚、钙化会造成颈椎椎管的狭窄,压迫脊髓神经及邻近神经根;项韧带钙化也会影响颈椎的活动度,严重时还会出现颈部疼痛。

4、了解椎间盘是否有突出、膨出或脱出征象。如果有椎间盘问题,还要判断椎间盘对周围结构的压迫情况,特别要观察是否对邻近的椎动脉、神经根、椎管有压迫征象,如果有压迫,要在影像报告中反映出来。

5、最后,观察颈椎周围的软组织情况,看是否有肿瘤性病变、炎性病变、外伤性病变等等。有些患者颈椎出现问题,是周围其他病变间接造成的,因此对颈椎周围的影像观察往往能排除颈椎问题是继发还是原发。

MRI诊断要点

磁共振(MRI)对于颈椎病的椎间盘、椎管脊髓、神经根、椎旁肌肉等软组织观察比CT及X线有明显优势。在无MRI检查禁忌症的前提下,临床上诊断颈椎病一般都会有MRI检查。

1、首先也是了解颈椎生理曲度是否改变;椎体序列是否连贯。

2、了解颈椎骨质情况,除了看颈椎骨质增生外,还要注意颈椎骨髓是否有异常。

3、重点观察椎间盘情况,了解是否有椎间盘变性、椎间盘纤维环撕裂、椎间盘终板疝、椎间盘膨突及脱出征象,并对椎间盘周围结构改变进行影像描述。

4、了解椎管脊髓受压情况,脊髓是否产生变性、水肿。

5、了解椎旁肌肉、韧带是否有异常改变,特别要观察是否有继发颈椎不适的非颈椎退行性变的疾病。

综上所述,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检查对颈椎病的观察各有不同,X线侧重了解颈椎生理曲度,椎体移位、颈椎骨质增生、椎旁韧带钙化情况。CT对颈椎骨质改变的观察更为细致,对颈椎软组织的观察也有一些了解。MRI对颈椎椎间盘、颈髓及椎旁软组织的观察较CT更为全面。临床医生会根据各种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颈椎病的病情,进而个体化精准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