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上肢骨折后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2023-12-11 14:58:16
作者:祝蕾
作者单位:眉山市中医医院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尤其是上肢骨折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康复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便尽快恢复健康。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上肢骨折后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一、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

(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这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从而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康复运动可以包括一系列的活动,如伸展运动、强化运动和平衡训练等。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

(二)伸展运动是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进行适当的伸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增加关节的运动范围。医生可能会推荐一些特定的伸展动作,如手臂伸展、腿部伸展和脊柱伸展等。这些运动可以在家中或者专门的康复中心进行,每次持续一定的时间,逐渐增加难度和持续时间。

(三)强化运动是恢复肌肉力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进行适度的强化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负荷能力,提高力量和耐力。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强化运动,如提踵运动、屈膝运动和臀部收紧等。这些运动可以逐渐增加重量和次数,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训练,以免引发新的损伤。

(四)平衡训练是为了恢复正常行走和防止跌倒而进行的。在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平衡能力下降的情况,这会增加跌倒的风险。医生会推荐一些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和步态训练等。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减少跌倒的可能性。

二、正确佩戴石膏或支具

(一)要确保石膏或支具紧密贴合肢体,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如果感觉到麻木、肿胀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可能需要调整石膏或支具的紧度。

(二)保持石膏或支具的干燥。避免接触水,因为湿石膏或支具容易引起皮肤病变,如湿疹或感染。当洗澡或洗手时,要用保护套或塑料袋将石膏或支具完全包裹起来,确保其不被水浸湿。

(三)避免承受过重的压力或冲击。在使用石膏或支具期间,肢体的负重能力会受到限制,所以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参与高风险的活动。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加重骨折部位的压力。

(四)注意饮食和保持良好的营养。骨折的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增加摄入这些有益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物质。

(五)定期复诊并按时更换石膏或支具。骨折的愈合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医生会根据情况安排复诊,以检查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在需要时更换石膏或支具。在复诊期间,应向医生详细反映康复过程中的不适或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一)避免用刺激性物质接触皮肤,如香皂、洗涤剂等,以免引起过敏或皮肤刺激。选择温和的洗衣液和香皂,尽量避免含有化学添加剂和香料的产品。另外,洗衣后要彻底清洗掉残留的洗涤剂,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二)保持皮肤的干燥也是非常重要的。湿润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导致皮肤感染。因此及时擦干皮肤,特别是在皱纹、褶皱和体表皮肤之间的区域。使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而不要搓揉或使劲擦拭,以免刺激皮肤。

(三)如果您经常出汗,尤其是在运动或高温环境下,要及时清洁皮肤。汗水中的盐和细菌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引发皮肤问题。用清水冲洗身体,并使用温和的洗涤剂轻轻清洁,然后再次彻底冲洗干净。干燥皮肤后,可以使用适合自己皮肤类型的保湿产品,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

(四)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因为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是不可忽视的。使用防晒霜并佩戴帽子、太阳镜等防护措施,以减少紫外线的侵害。此外紫外线还会导致皮肤干燥和老化,因此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是防止这些问题的关键。

四、注意饮食和营养

(一)骨折后,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骨骼的修复和生长。因此保持饮食均衡和补充足够的营养非常重要。建议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骨骼修复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可以通过摄入肉类、鱼类、豆类等食物来获得。

(二)同时还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而钙是骨骼强健所必需的元素。可以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鱼肝油、奶制品、鱼类等来补充。

小结

上肢骨折后的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正确佩戴石膏或支具,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也是必要的。饮食方面要注意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也有助于康复。只有遵循这些注意事项,我们才能更快的康复并恢复正常的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