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与特色治疗
2023-04-25 11:43:27
作者:龙静
作者单位:金堂县中医医院

  每当气温突变或者气候交替时,身体就开始像报警器启动一样会冒出许多奇痒难忍的疙瘩,抓也不行,不抓还不行,有时候甚至在晚上还会被痒醒。其实这就是荨麻疹。在每次发作的时候,擦拭相应的药物也只能是暂时的缓解,一旦饮食作息稍微不注意,马上又会复发,而且疙瘩也会越来越多,非常难受。下面针对荨麻疹的中医辨证及特色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一、荨麻疹的症状

  荨麻疹其实是身体出现过敏的一种反应,主要在皮肤上显现,也是最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通常会出现类似于蚊虫叮咬似的肿块,又红又痒,大部分都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然而只要一抓就会出现抓哪里哪里发作的情况,也会随着天气和作息习惯的变化而发作,又被称作为瘾疹。

  二、荨麻疹的诱因

  荨麻疹的发作一般是因为接触过敏原导致的,比较常见的是食物过敏或者是蚊虫叮咬导致过敏,但有的也可能是因为人体自身的免疫疾病导致的。而过敏会导致皮肤的血管出现扩张,组织液渗出到皮下,进而出现红肿的斑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过敏的位置位于皮肤薄嫩、组织疏松处,就极有可能引发血管性水肿,例如眼睛肿或者是香肠嘴等,若是在喉咙处发作导致大幅度的肿胀,还可能会出现窒息的情况,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三、荨麻疹的中医辨证

  荨麻疹在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慢性荨麻疹。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作,持续6周以上的称为慢性荨麻疹。从西医角度来说荨麻疹的病机就是机体的变态和非变态反应,而中医病机大概能分为以下几种:

  1、风热型

  常见症状:多出现在急性荨麻疹中,发病较急,灼热剧痒,风团热红,遇到热会加剧症状,遇冷症状会减轻,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严重时会出现发热、咽喉肿痛、胸闷腹痛、恶寒、心烦口渴、恶心欲吐等症状。舌头发红,舌苔薄而黄,脉浮数。

  治疗方法:宣肺清热,辛凉透表。

  方药:荆芥、防风、苦参、牛蒡子、苍术、桑白皮、蒺藜、知母、僵蚕、蝉蜕等。

  2、风寒型

  常见症状:多发生于寒冷性荨麻疹中。皮疹颜色呈淡红色,遇冷或者是吹风皮疹会加重,遇热症状会减轻,常见于冬春季节。舌质淡红,舌苔薄且白,脉浮紧。

  治疗方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桂枝、生姜、杏仁、防风、白芍、大枣、炙甘草等。

  3、血虚风燥型

  常见症状:皮疹多次反复发作,在午后或者是夜间病情会加重,常感到易怒、心烦、手足心热以及口干等。舌红少津或者是舌质较淡,脉沉细。

  治法: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药:黄芪、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何首乌、白蒺藜、白鲜皮、防风、荆芥穗等。

  4、胃肠湿热型

  常见症状:风团发作时伴脘腹疼痛,腹胀,大便秘结或便溏,神疲纳呆,瘙痒剧烈,甚至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通腑泄热,除湿止痒。

  方药: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栀子、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等。

  其实,荨麻疹初次发病多属于实证,久病为虚证,而荨麻疹最主要的外在因素为风邪。所以在荨麻疹的治疗方面,需要以祛风为主,然后根据挟热挟寒的区别,在用药上需要斟酌谨慎。久病属虚,根据气血的具体虚损情况进行补气补血。一旦肠胃出现不适,则需要注意对肠胃的调整。

  总之在治疗荨麻疹时需要遵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和“风血同治,气血同治”等基本原则,在应用祛风药物时,需要酌情加入调理气血的药物,以此来增加疗效。除此之外,在临床治愈以后,需要坚持服药一段时间进行巩固治疗。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和作息的规律,避免病情的反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