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癌是口腔颌面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以溃疡型最为多见,肿瘤生长缓慢,临床上常采用局部切除或肿瘤扩大切除加颈部淋巴清扫术,对于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而言,除了医生手术的技巧之外,在围手术期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也是确保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的的重要因素。
手术前的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主动向其解释病情,以消除其恐惧心理。向患者讲解当前医学知识正飞速发展,有许多患者通过手术并辅以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已有治好的病例,并告知家属在病人面前不要流露悲观失望情绪,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嘱家属注意做好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2)手术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恰当解释牙龈癌手术的目的及手术与麻醉的一般过程。
(3)配合知识指导:重点介绍术前身体及饮食准备的要求、讲解术前皮肤准备、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配合治疗的要点。保持口腔清洁,用含漱剂漱口,要行牙周洁治,拔除残根、残冠等。如做皮瓣修复,用肥皂及热水清洁供皮区;需做下颌骨切除者,做好钛板准备或健侧的斜面导板。
手术后健康教育
(1)卧位指导:全麻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避免患者呕吐引起窒息。行皮瓣移植的患者术后3-5天头颈部制动,根据医嘱头偏斜一定的度数,以利吻合血管在无张力下愈合,患肢抬高,告知家属注意患者保持体位。
(2)病情观察指导:告知陪护人员协助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各个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引流液呈鲜红色、量>250ml/d,呈乳白牛奶状,均属异常,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一般引流管安放2~3天,24小时引流液为20~30ml时可拔管,口内伤口8~10天拆线,口外伤口5-7天拆线。
皮瓣移植的患者术后5天内严密观察术区游离皮瓣的色、温度及肿胀度,告知患者家属如发现皮瓣颜色呈青紫色,提示静脉回流不畅,若皮瓣颜色呈苍白色,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上颌骨切除者,待创口初步愈合后及早进行张口训练,及时进行义颌修复下颌骨切除后有颌间结扎者维持4~6周后换用斜面导板,并维持半年以上上颌骨截除口内植皮者,应注意填塞的碘仿纱布的固定情况,一般术后1周拆上唇处皮肤的缝线,10~12天拆除口内缝线做下颌骨同期植骨的病人:采用肋骨、肋软骨移植者应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及胸闷、气急等气胸的迹象;采用髂骨移植者,供骨区沙袋压迫3~4天,可采用负压引流,病人卧床休息7~10天;采用腓骨游离组织瓣移植者,清醒后半卧位、下肢抬高、膝屈曲、足居中立位。密切观察供骨肢体远端足背皮肤的温度、湿度、足背动脉的搏动、足趾血循环情况、小腿的移动功能、脚趾运动功能及小腿、足背的感觉功能。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卧床期间,鼓励病人适当活动脚趾及伸展下肢;一周后练习拄杖持轻物,10~12天后练习行走,家属应在床旁协助。
(3)饮食指导:应告知家属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指导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胆固醇等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进行鼻饲,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出院健康教育
(1)康复指导:指导家属做好家庭护理计划,合理安排病人的休息、营养、饮食用药及康复训练,强化病人自我保健意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2)恢复期的张口训练:口内拆除缝线后,告知患者做张口练习及舌运动功能练习。应在骨质愈合后练习张口和咀嚼运动,必须坚持3~6个月。上颌骨切除未行同期缺损修复的患者,可佩戴赝复体,隔绝口鼻腔,提高生活质量。
(3)复诊指导:嘱病人及家属定期回院复查,评估康复效果,按时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