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血性中风的表现
缺血性中风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平衡功能。
2. 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
3. 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二、缺血性中风的原因
缺血性中风是一种由脑部血管阻塞或狭窄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其他脂肪物质在动脉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就会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影响血液的流动,甚至导致阻塞。
2. 心脏病:如房颤、心瓣膜疾病等,可能导致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随血液流动到脑部,可能导致脑血管阻塞。
3. 脑血管狭窄: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脑血管狭窄,如烟雾病、动脉炎等。
4. 血压过低或过高:血压过低可能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或阻塞。
5. 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中风的风险。
三、缺血性中风的诊断
缺血性中风的诊断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急骤,多数无明显头痛、呕吐等先兆症状。有颈动脉系统或(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2. 影像学检查:早期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中风属于出血性或者缺血性,还可以区分不同部位的出血。核磁共振检查(MRI)可更准确地判断缺血性中风的位置和程度。
3. 脑血管造影:造影摄片时应将颈部包含在内,可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
4. 局部脑血流测定:可提示局部脑缺血病变。
请注意,具体诊断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四、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从而降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风险。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风险。中成药:如消栓肠溶胶囊、天丹通络胶囊、脑心通胶囊、银杏叶片、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缺血性中风的症状。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或完全阻塞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脑血管搭桥术等。
3. 康复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语言能力等。
4. 生活方式的改变:缺血性中风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健康饮食等。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总之,缺血性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