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家长不易!如何正确应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2023-12-08 16:56:49
作者:郑姝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多发于秋冬季节,可引起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家长们应该重视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关于如何正确应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内容。

一、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基本知识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壁,但可以自主繁殖,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高。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至3周,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5岁以上的儿童,但5岁以下的儿童也可能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导致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受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呼吸困难以婴幼儿多见,可伴有喘息。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胸片或胸部CT,早期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等。

二、加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针对肺炎支原体的有效疫苗,因此,预防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措施是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增强机体免疫力。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空气污染,避免吸入有害物质;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在流感季节,如必须出行,应佩戴口罩,避免与咳嗽、打喷嚏的人接触;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避免用手接触眼、鼻、口等黏膜部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虽然不能直接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但可以减少流感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

三、正确处理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症状

当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观察是否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在就医前,家长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缓解孩子的不适,防止病情恶化:让孩子多喝水,补充水分,稀释痰液,利于咳嗽排出,同时也可以降低体温,减轻发热的不适;服用一些退热药或止咳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氨溴索等,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的用法用量给孩子服用,缓解发热和咳嗽的症状,但不要滥用或随意更换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耐药性;给孩子穿着适宜的衣服,避免过热或过冷等。

四、按照医嘱进行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当儿童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家长应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并发症,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抗生素治疗,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一般选用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根据病情的轻重和孩子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确定用药的种类、剂量和疗程,不要随意更换或停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或复发;对症支持治疗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辅助手段,主要是为了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输液或氧疗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手段,主要是为了纠正孩子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低氧血症等,提高孩子的生命体征,维持孩子的生命功能,一般需要在医院进行。

结束语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家长们不要过于恐慌,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就医,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