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李大爷最近做完直肠癌根治术,出院回家亲朋好友前来看望他,临走时不忘叮嘱他好好静养。李大爷便每天躺在床上“静”养身体,无事一概不出门。没想到半个月过去了,身体不但没有好起来,腹部还开始疼痛。来到医院一经检查,竟发现李大爷肠道梗阻了,需要马上住院治疗。这是怎么回事?听小编为您一一道来。
什么是肠梗阻?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便是肠梗阻;患者发生肠梗阻时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肠造瘘口)停止排气排便、自己感觉肠道内有“气块”蹿动。
腹部手术后为什么会肠梗阻?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全麻手术后,胃肠会逐渐苏醒。患者术后早期运动不足,胃肠道苏醒缓慢,就有可能出现肠道梗阻,甚至发生肠道粘连。
这些检查可以发现肠梗阻。1.实验室检查。若肠梗阻病人出现脱水、血液浓缩时可引起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尿比重均升高;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及肌酐检查出现异常结果,则表示存在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或肾功能障碍。呕吐物和大便检查有大量红细胞或隐血试验阳性,提示肠管有血运障碍。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对诊断肠梗阻有很大价值。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是否有肠梗阻存在,如果有肠梗阻,还可以确定梗阻的部位。
术后肠梗阻怎么处理?术后肠梗阻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轻者出现肠瘘、肠坏死,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死亡;因此,腹部手术后患者出现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术后发生肠梗阻该怎么做?应立即禁止进食,可留置胃管减压,清除胃内积气、积液,留置胃管可有效缓解腹胀、腹痛症状。为保持术后营养供给,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例如:通过静脉输入的方法提供营养给患者;待梗阻解除,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后,方可经口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为半流质饮食及普食。若梗阻未解除,应及时行“肠粘连松解”手术治疗,以防发生严重后果。
腹部手术后如何预防肠梗阻?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做完手术后患者元气大伤,需要静养、大补;或者因为怕伤口痛就不下床活动,整天躺在床上,这些都是大错特错!
腹部手术后患者应该尽早下床活动,以恢复肠道蠕动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恢复。
术后当天应在床上翻身活动,次日可在床上坐起或在床边站立,如无不适便可沿床边行走。
为预防患者下床时发生跌倒及体位性低血压,应在床上醒来停留30秒坐起,坐起后在床上停留30秒站在床边,在床边站30秒再行走,这便是活动前三部曲。
而出院回家后,可做一些舒缓的运动,例如散步,但也要量力而行,避免发生头晕等不适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活动应循序渐进,在患者身体耐受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活动量。
肿瘤患者也可能会导致肠梗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改变,肠道肿瘤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引起肠梗阻的病因中,肿瘤所占比例也显著上升。肠道肿瘤引起肠道狭窄,容易引发肠梗阻,另外,腹腔内其他器官出现肿瘤,逐渐增大,侵犯或压迫肠管,也可能引起肠梗阻。由于肿瘤发病年轻化,肠梗阻病人应该常规排除肿瘤所致。特别是部分老年人,有排气、排便困难,进食后腹胀不适,自认为是年龄增加导致肠动力不足所致,也未采取进一步检查,导致错失手术时机,耽误病情。因此,老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症状,应及时就诊,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