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3年,Duch首次提出了“生长痛”的概念,生长痛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骨骼疼痛,疼痛主要发生在承受力较大的下肢膝关节和踝关节周围。然而疼痛局部的组织没有红肿、发热的现象,且关节活动自如,不受限制,到医院检查后无任何异常。这种情况常常就是“生长痛”,多见于2岁以上儿童。疼痛呈阵发性的钝痛或酸痛,无外伤史,常在下午、傍晚或临睡之前发作。轻者,每次疼痛约半小时左右。重者,可以妨碍睡眠,甚至一直持续疼痛至上半夜。但到第二天早晨醒来时无任何不适,“不治而愈”。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生长痛?1.疼痛多发生于下肢,没有骨骼、肌肉损伤;2.疼痛呈阵发性,疼痛消失后可以正常跑跳、打闹;3.疼痛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4.按摩,热敷后可缓解疼痛;5.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结果均正常。如果是上述前四种情况,基本就可以判断孩子就是生长痛了。
生长痛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都在晚上发生。难道孩子白天就不会感到疼痛?其实并非如此。白天时由于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就算感到不舒服,孩子也可能因为专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觉。等到夜里身心都已放松下来,准备要好好休息时,“疼痛”的症状就会让孩子感到特别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
“生长痛”与小儿缺钙没有直接关系?儿童生长痛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特有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研究表明,生长痛与小儿缺钙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儿童生长发育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1年,另一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特别在青春期时生长速度加快,特点为身材剧增,身体上、下比例发生改变。下肢纵向生长主要发生在膝关节上下,一般股骨近端每年增长10mm,胫骨近端每年增长6mm。临床上以喜爱活动的儿童多见。因此导致生长痛的根本原因并不在骨骼本身,而是软组织慢性劳损引起,可反复发作,直至儿童骨骼生长发育成熟为止。
导致生长痛的原因是什么?引起“生长痛”的详细机理目前尚不是很明确,但一般都认为与儿童的快速发育密切相关。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01身体发育迅速:孩子进入猛涨期后,这段时期内,骨骼生长迅速,而肌肉以及韧带赶不上骨骼生长的速度,就会产生一种牵扯痛,等到孩子的骨骼生长逐渐缓慢,肌肉以及韧带能够赶得上骨骼生长的速度的时候,这种疼痛就会自然地消失。
02代谢产物堆积:缺乏日常锻炼的人偶尔运动一次,第二天会感觉浑身酸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肌肉产生一定的酸性代谢物质,这些物质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代谢,就会造成酸痛。由于孩子运动量过大,运动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新陈代谢废物,如肌酸、乳酸等,由于不能迅速地清除,刺激了局部组织,也会疼痛。这就是为何“生长痛” 多发生于下午、晚上,甚至夜间的原因。
如何预防“生长痛”呢?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来入手1.多食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加速蛋白质的合成,如牛奶、鸡蛋、核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等。2.夜间充足的睡眠对保证儿童发育期间体格生长、神经系统发育、免疫系统发育至关重要。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肺功能,从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避免剧烈负重活动。4.良好的居住环境、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