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认识肾脏,了解肾脏病
2023-12-12 14:46:25
作者: 石隽
作者单位:辛集市第一医院
肾脏是个很“低调”的脏器,拥有巨大的代偿功能,它不会像其他器官那样受一点损伤就会感到疼痛、难受,迫使大众去就诊解决病痛,有些人即使丧失50%肾功能也是没有感觉的。据统计,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0.8%,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慢性肾脏病,而大部分肾脏病早期表现很隐匿,当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就已经到了慢性肾衰竭阶段,甚至发展为尿毒症。因此,慢性肾脏病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实,肾脏病在早期也会发出一定的求救信号,只是你没有感觉到。

肾脏病早期有什么表现?

1.尿中泡沫: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尿液清亮、微黄、无泡沫或有少量泡沫,但是如果尿中蛋白和糖含量高的话就会起沫,严重者类似于啤酒花。

尿中泡沫不一定都是蛋白尿和糖尿,但严重的蛋白尿和糖尿会出现泡沫尿,发现泡沫尿一定要去医院查尿常规。尿中少量蛋白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肉眼也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不过,现在健康体检比较普及,许多患者都是尿常规检查发现蛋白尿的。

解释: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正常肾脏的滤过膜是完整的,只允许小分子的代谢废物排出,大分子的蛋白质是出不来的。但是,肾脏滤过膜受损后,血中的蛋白就会漏到尿中形成蛋白尿。

2.水肿:晨起眼睑浮肿、下肢浮肿:也称之为水肿。肾脏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眼睑水肿以及双下肢水肿,下肢水肿在活动后会加重。在小腿前侧按压,会发现有个“坑”,即凹陷性水肿。物质减少,血管中的水分就会跑到组织间隙,导致水肿表现。

3.血尿:正常的小便是清亮的淡黄色,若出现小便颜色变红,则需考虑血尿,多见于肾结石、泌尿道感染及IgA肾病。

解释:这里的血尿需排除食物因素影响,如进食大量火龙果也会导致尿液变红。此时需完善尿常规检查明确是否真性血尿,以及完善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明确血尿是否来源于肾脏。

4.夜尿增多:白天尿量正常,晚上总是起夜小便。晚上的小便量甚至超过了白天的尿量。

解释:可能是肾脏集合系统出了问题,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障碍,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及肾小管疾病患者。

哪些人容易得慢性肾脏病?

1.糖尿病人。

2.反复呼吸道、尿道、肠道感染的慢性感染者,容易发生肾小球肾炎。

3.高血压患者。

4.高尿酸血症患者。

5.长期服用止痛药、抗菌素、中药等肾毒性药物者。

6.65岁以上老年人。

7.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者。

8.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小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9.反复紫癜者。

10.老年前列腺增生或者习惯憋尿者。

哪些习惯容易伤肾?

全国血透病人登记资料显示,近年来20到44岁年龄段病人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青年人群也不要放松警惕!尤其是工作繁忙的白领一族,因为他们不少工作习惯都很“伤肾”。一是长期对着电脑工作,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二是加班熬夜,又喜欢在加班的时候点外卖,大吃大喝, 或加班时为了提神抽烟等,这些都会使肾脏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得不到休息,从而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脏损害。

肾脏病的筛查

1.肾脏常规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彩超等。

2.稍复杂的项目还包括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蛋白定量、尿相差镜检、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检查。

3.专业的检查包括肾穿肾组织病理学检查、肾功能显像、基因检测等。

目前国际上提倡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三步曲”:首先要测量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次,尿常规检查检测尿蛋白;第三要检查肾功能。

什么情况下检查肾功能?

1.35岁以上患者首诊量血压,对40岁之前出现的高血压,一定要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双肾彩超等检查。

2.尿常规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尿检异常者要进行复杂的甚至肾脏专业检查。

3.5年以上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一定要进行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肾功能、双肾彩超等检查。

4.对65岁以上的老人要进行肾脏常规检查。

5.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反复出现的紫癜者要进行肾脏常规检查。

6.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镇痛药)、中药者要进行肾脏常规检查。

7.有肾脏病家族史者要定期进行肾脏常规检查。

预防肾脏病要做到健康饮食,规律生活,适当运动,定期体检,合理用药。早发现,早治疗。祝大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人生。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