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石症
胆石症即胆结石,指患者机体胆管或者胆囊内诱发结石,属于胆道感染疾病,较常见,并具有多发性,该疾病根据病灶位置分为胆管结石以及胆囊结石,一旦胆囊内形成结石,会导致胆囊黏膜受到刺激,进而诱发胆囊炎症,多为慢性,而胆囊管或者胆囊颈部发生嵌顿结石,会诱发感染,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根据相关统计,该疾病会诱发胆囊癌,发病率为2%左右。
胆石症诱发因素主要是胆汁成分异常和胆道解剖异常以及胆囊功能异常等导致,而不同病灶位置诱发因素略有不同,但是主要因素是胆囊排空功能伴有障碍以及胆汁成分异常而导致,临床统计中,女性患者较多,即肥胖、多次怀孕等,同时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减退,胆囊功能逐渐减弱,导致诱发胆石症患者较多。
胆石症的营养治疗
胆石症的营养治疗原则,控制摄入胆固醇、脂肪含量、以复合碳水类食物为辅,目的是保障机体营养充足,维持身体所需能量。
胆石症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胆石症患者,不同时期营养治疗略有不同。
1.急性发作期患者,可以适当减少食物摄入量,利于胆囊休息,减少疼痛感,营养治疗主要通过静脉补充,患者在此期间多饮水,并适当补充钾盐和钠,患者病况缓解后,从清淡流食,如藕粉、豆浆、米汤等,逐渐转为半流质食物直到软饭类。因急性胆石症患者伴有频繁呕吐以及疼痛等,所以多饮水,避免发生水电解质失衡状况。如果需要手术患者,于12小时前禁食,并遵医嘱,避免影响手术效果,术后禁食4小时,营养通过静脉摄入,主要为维生素、电解质、葡萄糖等,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后,可以适当进食低脂肪类的清淡流食,根据身体状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慢性胆石症患者,尽量保证身体正常能量,或者稍低于正常能量,可防止能量较多而诱发不适,肥胖患者应适当减轻体重,而过于消瘦患者应适当增加体重,能够利于身体康复。
(1)严格控制摄入脂肪量,脂肪可以加速胆囊收缩,促进分泌胆囊素,但是胆囊诱发炎症后,伴有异常胆汁分泌,所以对脂肪的吸收以及消化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患者会感到脂肪摄入过多产生疼痛,因此每天脂肪摄入量应在20g-40g之间。植物油脂能够促进胆汁排泄,所以可以适当食用,每天控制在40g以内,但是避免一次过多,应尽量分布于3餐中。
(2)严格控制摄入胆固醇量,避免造成代谢胆固醇障碍,降低结石形成率。胆固醇量过多会导致胆汁胆固醇的浓度逐渐提高,因此每天应小于300mg,严重患者每天应小于200mg。患者应禁止食用如内脏、蛋黄、蟹黄、鱼籽等食物。
(3)患者摄入蛋白质应适量,蛋白质摄入充足可增强免疫能力,保持机体氮平衡,能够恢复身体所需能量,所以利于损伤的肝细胞修复,蛋白质按标准体重每天每公斤1.0克-1.2克左右,可多吃一些优质蛋白,如大豆制品,尤其含有卵磷脂类豆制品,如豆腐、腐竹等,但是注意过量食用蛋白质会造成胆汁分泌增多,对病变的部分组织产生影响。
(4)患者摄入碳水化合物应适量,碳水化合物较容易吸收和消化,但是过量会导致腹胀,所以每天控制量应在300g到350g之间,并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同时少喝饮料,禁止食用外卖,禁酒,良好饮食习惯可补充身体所需能量同时改善身体机能。
(5)患者应摄入丰富的维生素食物,尤其维生素A可以减少形成结石率,同时促进胆管上皮细胞修复和生长,但是维生素均应均衡摄入,保障身体营养均衡。
(6)患者应大量饮水,利于胆汁稀释排出,每天应在1000ml到1500ml之间。
总而言之,胆石症患者应少量多餐,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保障身体营养均衡,改善身体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