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急性心梗怎么办如何护理
2023-07-25 15:47:58
作者:荀晓敏
作者单位:简阳市人民医院
急性心梗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威胁大等特点,如果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如果拖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同时,急性心梗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优质的护理行为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如何护理急性心梗患者做如下介绍。

一、心肌梗死的护理

(一)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饮酒是诱发或者加重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主要诱因,而吸烟会损伤患者的血管内膜,粥样硬化速度加快。所以患者一定要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病情加重。

(二)保持平和心态

医护人员要避免在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面前议论病情,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禁止使用刺激性语言,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患者出现情绪的大幅波动。同时,护理工作者还要保证病房的整洁与安静,为患者营造舒畅、舒适的休养环境。此外,进入监控室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等心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为患者讲解机器运行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而稳定患者情绪。

(三)注意休息

患者在发病后72小时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生活事务均需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如洗漱、进食等,同时限定探望时间,并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保持卧床休息能够减少心脏耗氧、防止病情恶化。尤其是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疼痛不明显时,更要重视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四)适量运动

卧床过后,医护人员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运动量,并客观地为患者讲述病情的发展过程,告知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适量运动,让患者了解适量运动不仅能恢复心功能的作用,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运动方式。此外,在患者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监测工作,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使其树立对抗病魔的决心。

(五)止疼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如哌替啶、镇静剂等,并在服药过程中观察患者疼痛的转变情况。

(六)心电监护

在患者心电监护的过程中,还要加强血压测量,吸氧3-5天,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多源室早、频发室早(>5个/分)、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以及R—on—T等情况时,需要立即通告主治医师。

(七)大便护理

在患者大便前,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不要过度用力,防止出现心脏压力骤升现象。由于患者在卧床期间的活动较小,或床边大便不习惯,或进餐量减少等诸多原因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便秘,所以针对心肌梗死患者需给予缓泻药补充治疗。

(八)溶血栓护理

如果出现心肌梗死的时间小于6个小时,可以采取栓塞治疗,护理工作者要加强对患者的了解,如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最近是否做过大手术、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等病症;快速、规范地配制溶栓药物;用药后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定期记录心电图。

二、心肌梗死的饮食原则

(一)根据病情发展调整微量元素的摄入

保持患者的钠、钾平衡,提高镁的摄入量,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低盐饮食,如果患者急性发作期,尿液中出现钠元素流失过多的情况,则不必过度限制钠盐的摄入。在日常饮食过程中,结合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中钠、钾、镁的摄入。

(二)均衡饮食

饮食保持均衡,以清淡、营养为主,不仅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还能保护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避免饮食过量,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浓咖啡、浓茶等。此外禁止食用大量脂肪,因为大量的脂肪可能会导致患者餐后血脂快速增高,无形中增加了血液黏度,降低血流速度,进而导致血小板聚集。

(三)限制热量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患者在发病的初期,要采取少食、多餐、流质的饮食原则,禁止食用过热或者过冷的食物。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增加半流食的摄入量,并逐渐提高热量的摄入,如水果、瘦肉以及鱼类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