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的界定主要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由于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可以总结为猝然晕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脑梗死的发生,让人类健康受到直接威胁,甚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一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坏死程度和血栓部位都存在明显不同,多发年龄段为45-70岁,该病发病急骤,在发病前并没有什么症状表现出来,在发病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患者的局灶性神经体征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由此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可让患者处于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昏迷等状态。
在发病的急性期,一般治疗原则为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为此,当患者处于急性期时,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大小便等方面的基础护理,避免压疮,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在急性期,针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可以采取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常用的药物涉及链激酶、尿激酶,同时让患者接受脑保护治疗和抗凝治疗。
当患者在发病3周以后,患者便从发病的急性期转为恢复期。由于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存在神经元死亡的问题,因此,患者表现出了相应的脑功能缺损表现,这个问题需要用时间来恢复。在脑梗后的3个月内,属于脑梗恢复期的积极康复阶段。在这一阶段,给予患者康复锻炼,则能够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具体的康复锻炼措施如下:
第一,认知功能的康复锻炼:如果患者在脑梗死发生后存在失语的表现,具体可以表现为听不懂话或者不能说话,此时,家属需要做好医护人员的配合,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帮助患者学习,从单个单词和数字开始训练,并不断重复训练,通过家属的提问和患者做出的回答,帮助患者不断提升认知功能。
第二,吞咽功能的康复锻炼:如果患者存在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表现,需要在恢复期接受专门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吞咽肌理疗,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吞咽肌肌力,从而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吞咽功能。
第三,呼吸功能的康复锻炼: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在这一时期开展呼吸功能的训练,通过开展呼吸肌锻炼,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
第四,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对于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以后,往往会遗留一定的功能障碍,特别是在肢体功能的障碍方面,比如抬不了手、腿不能正常走路、精细动作完成不了等。因此,在这一阶段,应该鼓励患者对患侧肢体进行康复锻炼,进行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和肌力恢复。另外,患者可以通过针灸、理疗等方式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在康复锻炼中,不仅能够让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改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在脑梗死的恢复期,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在专业的神经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康复锻炼,有效改善患者预后。